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中秋節和女兒節有什麽聯系?中秋節為什麽又叫女兒節

中秋節和女兒節有什麽聯系?中秋節為什麽又叫女兒節

中秋節與女兒節其實有本質上的聯系,因為中秋節有祈求團圓的信仰,而古人對月有求偶的習俗,所以二者就牽扯上。據文獻記載,古時候很多未婚女子會趁著這個節日在旖旎的月光下,幻想著自己擁有奔月的嫦娥般嬌俏玲瓏的容顏,希望能在這種浪漫的氛圍中結識自己生命中的另壹半。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深入了解下二者之間的聯系。

中秋節為什麽又叫女兒節?

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這麽稱呼。清人潘宇鼎《金陵歲時記》記載:“中秋祀月陳列果實,如菱藕栗柿之屬,紮香如寶塔形,上加紙鬥,名曰‘鬥香’。”人們虔誠遙拜月亮,焚燒神像紙,最後撤下月餅、瓜果等供品,全家人喜而食之。

“老南京”有壹個“怪”俗:拜月、賞月時,如遇“天狗吞月亮”——月蝕,則家家敲鑼、盆和鳴放鞭炮,謂之“驅天狗”。

南京民間還有壹俗規:“女不祭竈,男不拜月”。傳說月神嫦娥見了男人會害羞,故擺供、撤供、燒香、燒紙,乃至分食供品等均由家中主婦動手,男性只陪祭而已。擔任主祭女性主婦還要穿上新衣、裙子和花鞋,以討月神歡喜、求得全家團聚平安。所以,中秋節為什麽又叫女兒節。中秋節只在南京才叫“女兒節”。

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而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壹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是中國三大燈節之壹,過節要玩燈。但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女兒節

夏歷三月初三為上巳日。古時以夏歷三月的第壹個巳日稱為“上巳”,所以這天又叫“上巳節”。三月初三多逢巳日。這天,人們把薺菜花鋪在竈上以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上巳也稱為女兒節。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條下亦雲:“呼是日為女兒節。”

七夕又是女兒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另外還有流行於四川廣元壹帶的女兒節。相傳,唐朝女皇武則天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