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xiāng?yīn?wú?gǎi?bìn máo?cuī
釋義: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
原文: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註釋:
1、偶書:隨便寫的詩。偶,說明詩寫作得很偶然,是隨時有所見、有所感就寫下來的。
2、鄉音:家鄉的口音。
3、鬢毛衰(cuī):老年人須發稀疏變少。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壹作“面毛”。衰,此處應是減少的意思。
4、相見:即看見我。相,帶有指代性的副詞。不相識:即不認識我。
翻譯: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兒童們看見我,沒有壹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裏來的呀?
出處: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壹》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
《回鄉偶書二首》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組詩作品,寫於作者晚年辭官還鄉之時。賀知章三十七歲中進士,在此以前就離開家鄉。天寶三載,賀知章身體狀況日漸不佳,於是上書皇帝,請求自己度為道士,能夠回到紹興老家。時已八十六歲。
從他在武則天證聖元年,也就是公元695年考中進士,到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正月五日回到紹興老家。這前後已經過了長達49年, 近乎半個世紀的時間。人生易老,世事滄桑,他心頭有無限感慨,於是寫下了這組詩。
百度百科-回鄉偶書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