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語文園地八》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語文園地八》

#課件# 導語課件設計和運用,壹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做的得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則會事與願違,如若枯燥乏味的課件必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而精心設計好壹個課件,因勢利導,就能緊扣學生的活動心理,活躍其思維,增強其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下面是 無 整理分享的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語文園地八》,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壹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語文園地八》

 教學目標

 1.學會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

 2.了解題目的妙處和作用,學習擬出合適的題目。

 3.學會正確地理解詞語的含義及方法。

 4.了解柳公權楷書的特點。

 5.理解積累魯迅的名言。

 教學重點

 學習把握主要內容,積累魯迅名言。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的妙處和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壹、回顧所學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要把文章寫得具體而有條理,編寫作文提綱是個好辦法。詳細的作文提綱就是壹篇文章的整體骨架。編寫作文提綱關鍵是在確定中心並圍繞中心選擇材料之後怎樣處理我們所選擇的材料。

 列提綱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為了更明確地表現文章的結構的各個部分,我們還可以把重點材料看做壹個整體,依據上述方法把材料再分成幾個部分,列出各個部分的子標題排序,從而更加清晰具體地表現整篇文章的脈絡。

 2.回想課文《只有壹個地球》中分別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地球的美麗、壯觀與渺小;地球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人類暫時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我們應該保護地球。)

 3.把各部分連起來想壹想,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地球雖然美麗壯觀,但是很渺小,自然資源有限,如果地球被破壞,人類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

 4.討論:怎樣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呢?

 教師明確:

 (1)先了解每個部分主要講的是什麽,再把各個部分的主要意思連起來,就能把握主要內容。

 (2)關註文章的題目,抓關鍵句,對了解主要內容也有幫助。

 (3)針對不同的文章,靈活運用不同方法把握主要內容。

 詞句段運用

 二、分析題目妙處,擬出合適題目

 1.出示四組學過的課文題目。

 (1)少年閏土狼牙山五壯士軍神

 (2)開國大典草船借箭“諾曼底”號遇難記

 (3)竹節人橋蘆花鞋

 (4)草蟲的村落在牛肚子裏旅行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

 2.學生討論:這四組題目各有什麽特點?

 3.學生反饋,其他同學可以糾正或補充。

 4.教師明確:

 第壹組和第三組是點明文章寫作對象,第壹組的寫作對象是人,第二組的寫作對象是物。

 第二組這些題目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四組這些題目是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5.練壹練

 記憶中,我第壹次走進商店時,大概四歲。壹進門,就被滿櫃臺可愛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貪心地要了壹大堆各式各樣的糖果。售貨員是位態度親切的阿姨,她問我:“妳有這麽多錢嗎?”

 “我有許多錢。”我伸出了緊握著的拳頭,將壹大把的硬幣放在她的手中。

 阿姨壹下子楞住了,盯著她手中的硬幣看了老半天,然後,她又看看我。

 “夠了嗎?”我有些忐忑不安地問。

 我想,多了壹點,我還要找些錢給妳。”說著,她轉身拿了兩個硬幣放在我手中。

 很多年過去了,我現在和妻子經營壹家海鮮店,供應各種新鮮活魚。壹天,壹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帶著她的弟弟來到我的店裏,兩個小孩瞪著大大的眼睛,盯著那些水裏遊動的美麗的魚兒,看了老半天。

 “這條魚賣嗎?”那個小男孩指著壹條惹人喜愛的熱帶魚問。

 “當然賣啊,只要妳們有錢。”我說。

 “我們有很多錢。”小女孩自信的回答,給了我自信的感覺。

 當小女孩緊握著的手呈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將要發生什麽,我知道小女孩要說什麽。她的小手松開了,在我手裏,她放了三枚小小的硬幣。那時候,我才猛然意識到那位阿姨當年的心情。

 “夠了嗎?”小女孩輕輕地問了聲。

 “我想,多了壹點,我還要找些錢給妳。”我回身,拿了兩個硬幣放在她手裏。

 給短文加壹個合適的題目:

 1.源自短文,可以是:

 2.根據主要內容和中心自己概括,還可以是:

 (參考答案:1.“我有很多錢”或“夠了嗎?”或“我還要找些錢給妳”或“兩個硬幣”;2.保護童心或呵護童真)

 三、讀懂詞語意思,領悟深刻含義

 1.認真讀壹讀兩行詞語,妳有什麽發現?

 2.第壹行是修飾詞相同,但描寫對象不同。第二行是描寫對象相同,前面表示範圍的詞與不同。

 3.選擇壹個詞語,註意描寫對象與修飾詞,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4.小組交流,看誰寫得,取長補短。

 書寫提示

 出示柳體楷書,領悟字體特點

 1.出示作品,學生欣賞。柳公權《玄秘塔碑》(局部)

 教師補充柳公權及“楷書四大家”資料:

 柳公權(778年-865年),柳公權(778-865)唐代書法家。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人。官至太子少師。工書,正楷尤知名。初學王羲之,遍閱近代筆法,而得力於顏真卿、歐陽詢。楷書骨力遒健,結構勁緊,自成面目,對後世影響很大,與顏真卿並稱“顏柳”。書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剛經》、《神策軍碑》為最著。書跡有《蒙詔帖》《送梨帖題跋》。

 2.學生交流,說說自己看懂了什麽,有什麽收獲。

 3.了解柳公權,明確字體特點。柳公權是唐代的書法家,他的楷書特點:用筆方圓並施,點畫棱角分明,結構精妙。

 4.出示柳公權其他作品,引導同學們再次欣賞。

 日積月累

 學習魯迅名言,領悟精神內涵

 1.學生自讀魯迅名言,說說懂了多少。

 2.指名讀名言,教師糾正指導。

 (1)“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看似多情,卻是在玩弄感情,這是多情的無情。更加不是豪傑。然而,在成就大義的同時又能顧全自己的子女,比無情的多情少了份悲愴,卻多出了許多無法衡量的幸福與快樂。這是多情的多情,難道不是大丈夫麽?

 (2)“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人走出來的,要敢為天下先,要敢於披荊斬棘,勇於開拓創新。

 (3)“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中國與中華民族是壹體的。中國想要發展,前提是中華民族的發展。而最能代表壹個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這就是壹個民族的靈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發揚起來,民族才能站立起來,國家才能發展。

 (4)“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是說明中國人中有骨氣、有自信的人大有人在,他們是中國的脊梁。

 3.自讀積累,領悟魯迅先生的精神內涵。

 教學反思

 本設計重點運用了先學後教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先自己嘗試,在嘗試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自我建構。經歷曲折是為了豐富經驗,在問題中不斷探索,能夠使學生能夠在反復嘗試中收獲探究的樂趣,收獲成功的快樂。

 我總在思考怎樣讓學生積澱文化、增長智慧,我認為語文園地形式的學習能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大量閱讀和感悟,減少老師在課堂上繁瑣的講解和分析,減少機械的、重復的抄寫練習,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閱讀和探究思考,在大量的閱讀、積累、感悟中提高語文素養,吸收人類優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篇二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語文園地八》

 壹、教學目標

 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體會到的表達感受的方法運用到習作中去,初步學會在習作中融入自己的聯想和想象。

 二、課前準備

 讓學生帶壹張自己學藝、參加藝術欣賞活動的照片,或者帶壹件自己喜歡的藝術品。

 三、教學過程:

 (壹)畫面引入

 課始,讓學生展示充滿情趣的學藝畫面,並做簡單的介紹。教師相機引導: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藝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糧食。我們班的孩子個個多才多藝,見多識廣,這是平時生活中我們留下的精彩畫面。我提議讓照片的主人來做畫面配音吧!

 (二)上臺介紹

 教師可請1到2名學生上臺介紹照片內容,細說發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教師將學生述說過程中引用的好詞佳句壹壹板書,特別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復強調。讓學生知道在敘事的時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聯想,能使情節展開,內容豐富,更加生動、感人。)

 (三)小組交流

 1.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帶照片或藝術品的內容,將學生分成學藝組、藝術品欣賞組、藝術欣賞活動組等。

 2.組內交流,互相提出優點,指出不足,幫助改進。

 3.每組推薦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議。

 (四)指導選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註意與口語交際內容的聯系,選出有價值的題材,鼓勵學生用筆反映生活中妙趣橫生的藝術。如:回顧”六壹”文藝匯演的歡樂,美術課上變廢為寶的喜悅以及鼓號隊的威武、雄壯等。

 (五)學生撰寫習作,教師巡回指導

 

篇三六年級上冊語文課件:《語文園地八》

 交流平臺

 讀課本“交流平臺”的內容,明白本次交流的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課本介紹了通過列提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我們還可以根據文章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除了“交流平臺”提到的通過列提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外,妳還知道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有哪些?

 (1)要素歸納法。記敘文壹般包含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等要素。找出文中的相關要素,並把它們合理組織起來就是主要內容。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壹文的幾個要素:時間是1948年5月25日,地點是隆化中學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概括這些要素可得出主要內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戰鬥中,董存瑞在緊急關頭毅然舍身炸毀了前進途中的碉堡。

 (2)摘錄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總起句、過渡句、重點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閱讀時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內容。如《養花》壹文,可根據結尾段來概括它的大意:課文主要寫養花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3)取主舍次法。對寫了幾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後根據主要的事件來概括它的主要內容。如《落花生》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和嘗花生幾件事。從文章看,“種花生”和“收花生”寫得簡略,是次要的,“嘗花生”寫得詳細,是主要的。根據主次可以這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寫了“我們”壹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情形。

 (4)問題回答法。有些問題,只要回答出來也就是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針對《飛奪瀘定橋》提出了下面的問題:①文章寫的是紅軍在什麽情況下飛奪瀘定橋的?②他們是怎麽“飛”又是怎麽“奪”的?③結果怎樣?把這些問題的答案歸納壹下,就是主要內容。

 詞句段運用

 1.讀下面各組題目,說說妳的發現和同學交流。

 羅列的文章題目各有特點。第壹行題目是文章中主要人物做題目(書上泡泡裏的原話);第二行是用主要事件做題目;第三行是用文章主要道具(物品)做題目;第四行是以立意為題。泡泡裏的話“這組題目很有意思,因為……”是讓大家體會各種命題的好處,從而學習給自己的習作擬恰當的題目。

 2.讀下面的詞語,妳想到了什麽?選擇壹個詞語,把妳想到的用壹段話寫下來。

 這道題目是上面題目的延伸。兩組詞語,上面壹組是用“飽經風霜”描摹人、物的性狀,下面壹組是以具體內容來修飾“深處”。兩組詞語指向性明確,想象的空間很大。這些詞語既可以看作壹段話的主要內容,也可以看作壹段話的題目。這樣理解,寫壹段話就很容易了。

 示例:飽經風霜的臉:躺在病床上的外公頭發稀疏花白,額頭皺紋縱橫,像是被壹刀刀刻上去的。他眼神疲憊,眼球布滿了紅血絲,兩頰布滿了褶皺,鼻梁上還殘留著壹點血跡。他的嘴唇上泛著紫色,臉色蠟黃。但看到我們他還是勉強咧開嘴笑了,努力地掙紮著坐了起來。

 書寫提示

 這是中國古代四大書法家之壹——柳公權的書法作品。他的楷書的用筆特點是方圓並施,點畫棱角分明,結構精妙,人們常說的“顏筋柳骨”之“柳骨”,就是形容他的書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勁的特點。《玄秘塔碑》是其楷書代表作品。

 六年級學生已經能用毛筆臨帖了。拿到書法家的作品,讀帖很關鍵,只有抓住作品的運筆特點,才能更好地學習、書寫。書寫前先大體認識所寫的字,接著欣賞柳公權的作品。

 日積月累

 1.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答客誚》

 含義:真正的豪傑並非都是無情的,真正的大丈夫也並不是沒有憐惜子女的溫柔的壹面。

 2.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故鄉》

 含義:這句話啟發我們:“希望”的有無取決於實踐。消極等待,決無希望可言;努力爭取,希望才能實現。

 3.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學界的三魂》

 含義:只有民族精神是最寶貴的,只有繼承和發揚民族精神,中國才有真進步。

 4.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含義:熱情地謳歌了從古到今、前仆後繼、不屈不撓地進行鬥爭的中國的革命力量,論證了中國人是有自信力的。

 5.魯迅其它名言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我好像是壹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魯迅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壹種學問或事業。——魯迅

 人類總不會寂寞,因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