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在學習上的負面情緒多,更多時候是來自學校和家庭的壓力。在學校,過度競爭的氛圍,讓孩子壓力大。在家庭,父母的過高期望以及過濃的比較心理,導致對孩子諸多的不滿意,言行之中不免對孩子有傷害。如果父母不放下期待、學校不放下錯誤的導向,孩子就難免感覺壓力重重,再好的溝通技巧也白搭。
? 如果能放下這些期待和比較心,親子溝通就有了壹個好的前提。那麽,怎樣才能提高我們的溝通技巧,舒緩孩子的壓力,讓孩子有個良好的心境去應對學習壓力呢?
? 通過溝通去化解情緒,首先要看看情緒在哪壹頭?究竟是孩子先有情緒還是我們先有情緒?不同的情緒源化解的方式不壹樣。
? 當孩子有情緒在先時,我們會溝通嗎?
? 記得有壹次我在中國海洋大學給國培班的班主任講課,下課後不少老師提問。那次我剛踏入電梯,有個學員就擠進電梯,著急地說:“劉老師,不好意思,我就問妳最後壹個問題。”
? 我說:“那妳說吧!”
? 她說:“有壹次我孩子回來跟我說,‘我們班上某某同學特別討厭,課間我在那寫作業,他壹把就把我的書搶走了!’我就和孩子說,‘孩子妳傻啊?妳就讓他搶,妳不會搶回來啊?!’沒有想到我家孩子竟然說,‘媽!我再也不和妳說了!’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好幾次,我都不明白我哪裏說錯了,孩子為啥那麽說話?”
? 我說:“妳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他回家和妳說,妳覺得他希望獲得什麽?”
? 她說:“他想獲得什麽?”
? 我說:“他肯定是希望獲得支持、寬慰。可是,妳的回應是什麽?妳的話語當中更多的是指責和貶低。他本來被人欺負心裏就難受,可是還要遭受妳的數落。他還想和妳說話那才怪呢,那不是找抽嗎?”
? 我們不少家長的親子溝通都會犯這樣的毛病。有些家長經常抱怨說,我和孩子說得那麽明白,為什麽孩子就不聽?我說,難道溝通說明白了就行嗎?很多時候,做不做取決於壹個人的意願,而不僅僅是聽明白了。如果有情緒,妳說得多明白也沒有用。只有情緒通了,道理才能通。正所謂,通情達理。
? 隨著新書上市的時間進入倒計時,我覺得可以偶爾劇透壹下書的內容了。今天我節選了新書《溝通與情緒處理》中的部分內容,讀者可以看看,這樣的書是否值得壹看?期待得到妳的支持並推而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