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羊脂球》的讀後感或讀書筆記

《羊脂球》的讀後感或讀書筆記

小說以羊脂球這樣壹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妓女形象為代表,歌頌了法國人民敢於反抗普魯土侵略者的凜然正氣,以及他們維護民族利益的愛國情操和善良熱情,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它以羊脂球被同車旅伴推入火坑的醜惡事件為中心,揭露了法國統治階級的代表——商人、貴族、廠長兼參議員、修女及民主黨人等上流社會的各種角色——在強敵壓境、國家危急的嚴重時刻,首先考慮的不是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尊嚴,而是個人的安危和金錢上的得失。當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學,口裏還堂而皇之地說什麽“遇到最強大的人是永遠不應抵抗的”。盡管他們懂得,敵人的無理要求,是對法國和法國人民的羞辱與侵害,他們表面上顯出壹副怒不可遏的架勢,然而實際上,在民族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這些“愛護名譽”的權威人士沒有片刻猶豫,立即倒向敵人壹邊,雙手把羊脂球奉獻給敵人去蹂躪。尤其令人憤慨的是兩個所謂代表上帝的修女也為虎作倀。至於嘴裏哼著《馬賽曲》、抵抗高調唱得震天響的民主黨人高尼岱,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獲利”的好處。這壹些鮮明而生動地表現了那些雙手插在口袋裏弄得錢幣叮當響的體面人物和社會上的各種反動勢力沆瀣壹氣、狼狽為好的醜行,具有極大的概括意義。

普法戰爭後期,普軍長驅直入,以20萬大軍猛敲巴黎的城門,人民群眾奮起保衛家園,“國防政府”的首領也口口聲聲地叫嚷“永不投降”,“決不讓出法國堡壘上的壹塊石頭”,但背地裏卻和敵人勾勾搭搭,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停戰和約。小說裏的人物就是法國社會各階層人物的真實寫照。作品字裏行間無處不滲透作者對上層人物思想、心理的深刻的觀察,無情的解剖和批判。莫泊桑本人在給福樓拜的信中講得很清楚;“我們在門鐫上的自覺的不偏不倚,在這些問題中每壹個都不自覺地帶著熱情,比起萬馬奔騰的全速度的攻擊,都要千百倍地更強烈地使資產階級暴躁起來。”

莫泊桑不僅辛辣地諷刺和挖苦了那批上流社會的人物,而且敢於超出種種世俗偏見,把壹個被女作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頌。拿壹個妓女的高尚行為與統治階層人物進行對比,充分反映了他的民主思想、獨到的見解和膽識。

這個短篇也充分體現了莫泊桑的藝術才能。他善於截取日常生活的壹個片斷,以“壹葉盡觀全樹”,用逃難旅行這樣壹件小事反映了普法戰爭時期壹群法國上層人物的可恥嘴臉。小說結構嚴謹,層次清楚,描寫簡練而集中。故事的敘述,人物的刻畫,時代的氣氛,全集中在短短的5天旅程中。莫泊桑的語言樸實、凝練、細膩而且個性化,寥寥數語就能把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露無遺。小說的結尾,作者用最強音寫出羊脂球內心深處泛起的巨大而復雜的感情波瀾,尤為全篇高潮所在。

作品賞析

“連接好幾天,潰退下來的隊伍零零落落地穿城而過,他們已經不能算作什麽軍隊,簡直是壹幫壹幫散亂的烏合之眾……”故事發生在普法戰爭中法國軍隊潰敗,普魯士軍隊侵占了魯昂城時,魯昂城有10個人:奸商鳥先生和夫人、資產家、政客卡雷?拉瑪東先生和夫人、貴族德?布雷維爾伯爵和夫人、兩位修女、“民主黨愛國人士”高尼岱、還有妓女羊脂球抱著不同的目的在鵝毛大雪的寒夜同乘壹輛馬車要離開普魯士占領區。途中並不順利,半道碰上壹位瘦高個的年青普魯士軍官,因為垂涎於羊脂球,提出了要羊脂球陪他過夜的要求,否則便要把全車的人無限期的扣留。羊脂球雖然是個妓女,但本著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憤而不從。普魯士軍官是深知人性的本性的,他緊抓著手裏的王牌“他的意思是他的希望壹天得不到滿足,就必須把全部的人扣留壹天。”

同車的人群壹開始聽聞羊脂球說出來被扣留的真象時,義憤填膺。“當時只聽見壹片譴責這個無恥丘八的呼聲,壹片暴怒的怨聲;全體團結起來抵禦敵人了,仿佛敵人要羊脂球做出犧牲的這件事裏他們每個人也都有壹份……”然而,這正是莫泊桑精心設下的壹個鋪墊,高潮也順應地在此展開。莫泊桑牢牢地把握讀者,導引著讀者在他對各人的態度、言行的轉變的闡述中跟隨著他思考,思考人性在環境轉變中的承載能力——人群起初的義憤到被扣留後“大家對羊脂球的好像有點冷冰冰了”;“他們現在幾乎有點兒怨恨這個女人了,為什麽她不偷偷地跑去找那個普魯士人……”,人群為自己的處境擔心,建議把羊脂球壹個人留下,讓他們離開,被普魯士軍官拒絕後,他們只有改變方法對羊脂球進行說服和勸說……到最後,羊脂球屈辱地為了大家的利益,順從了普魯士軍官而換來了放行,卻遭到無恥的同車人的冷待。

在這個小說裏,具諷刺性的對比手法在文中時時貫穿,如車中兩次進食時各人言辭、行為上的對比、人群對羊脂球前後態度的轉變對比、初上車時三位闊佬及他們的夫人的高高在上對其它人等的蔑視和最後途中在高尼岱《馬賽曲》中的狼狽不堪、惱怒的心情之間的對比。還有人物之間的對比,莫泊桑客觀而又冷靜的塑造了壹組典型環境下典型的人物:卑劣下作的鳥先生、道貌岸然的伯爵、表面得體內心淫賤的幾位貴婦,與之對立的是身為妓女卻深明大義熱愛祖國的羊脂球。

作者在美麗善良的羊脂球周圍刻畫了壹群醜陋粗鄙的人。他們雖然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卻有著和他們的地位成反比的骯臟的靈魂。用天性作對比,用語言作對比,用身份地位作對比,使我們清晰地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善與惡、美與醜。心情也從崇敬到鄙視,從同情到憤怒。同樣是普法戰爭的受害者,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是那麽懸殊。平時壹本正經甚至受人尊敬的人,在災難面前顯露出卑劣無恥的面孔,而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和尊嚴的人卻表現的無私善良。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羊脂球這個形象是美與醜,可是我們對於她的美麗、善良卻體會深刻。

處於戰爭中的人們都是自顧不暇,壹心只想保住性命。而羊脂球卻迥異於他人。雖然,她也是為了保住性命乘車躲避災禍,但作者卻把讀者的視覺轉移到羊脂球隨身所帶的衣食上。這裏作者沒有交待羊脂球的勇敢鎮定,但是我們卻從羊脂球準備充足的食物和行李看出,她“逃跑”是有尊嚴的,而不像那些"受人尊敬"的老爺、太太那樣,平時傲慢十足、不可壹世,發生危險時,卻壹個個本性暴露,匆忙得連食品都忘記了。作者獨到的視覺,隱藏了每個人的言行,只是簡單地交待了每個人的行李物品,就使我們壹下子看到了誰在面臨災難時是勇敢者,而誰是懦夫。

寫到這裏,作者似乎還嫌揭露得不夠。他以蔑視的口氣寫到了那些“上等人”為了填飽肚子,全然不顧先前的尊嚴、面子,而太太們也瞬間將原來故作貞潔的目光變作曖昧、親切,他們的目的再清楚不過,只是為了占有羊脂球的食物,達到裹腹的目的。在這裏,作者用諷刺的手法詳細地描寫了每個人的吃相,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上等人”,也會像饑餓的乞丐突然獲得食物那樣,露出粗鄙不堪、狼吞虎咽的醜陋形象。

“幾張嘴不停地張開了閉攏,閉攏了張開,咽啊,嚼啊,吞啊,非常的兇猛。”

……

“那壹籃子東西是吃光了。十個人吃著壹籃子東西毫不費力就把它打掃幹凈,大家視為遺憾的是籃子只有這麽大而不更大壹點。自從把東西吃完以後,談話稍稍冷淡了壹些,但還繼續了壹些時候?”

莫泊桑是壹位有思想、有作為的作家,但是他又是壹名善於隱藏的人。他的文章中幾乎找不到平鋪直敘的說教,他的創作最大特點就是善於隱藏自己。同時,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隱藏的同時,傳達給讀者自己的觀點,最終給讀者以啟迪和教育。這種隱藏並不是真正的隱藏,他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比那些平鋪直敘的陳述和冗長的道理更耐人尋味。

在《羊脂球》中,這種“隱藏”的藝術更是隨處可見。他客觀、冷靜、不摻雜任何個人感情的對人物的活動進行描述和闡釋。很簡單的,我們沒有花費什麽力氣便進入了小說裏人物的靈魂,在其中回轉叠合,思索和理解是自發的,沒有絲毫被作者強制及強加。現實主義和先鋒類的東西不同,不像先鋒類的寫作手法所關心的是自身的語言文體敘事等,托著它的是虛構和想象。而現實主義是藝術的重現生活中的真實事件。

小說的主人公羊脂球是名妓女,屬於社會的最低階層,是受到唾棄和背負恥辱的人群。她們的存在似乎代表了人類的墮落,社會的黑暗。小說中,女主人公羊脂球就是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那些所謂“上等人”中間的。這種身份,不但遭到“同車人”的蔑視,包括她自己都為自己的身份卑微羞愧不已。以致當那些傲慢的老爺、太太們由於匆忙出逃而忘記準備食物,餓得饑腸轆轆之時,善良的羊脂球竟然“低聲下氣”地請求他們吃自己豐美的食物。

在這裏,作者很自然地寫到了羊脂球善良的天性,她沒有激烈的心理鬥爭,也沒有任何討好心思地描述,她的表現是那麽自然。按理說,以那些"上等人"上車時對於她的無禮態度,羊脂球是不該同情和幫助他們的。但是她的善良天性卻不忍看到別人的悲慘境遇,反而以德報怨、不計前嫌,竟然企求別人接受她的幫助,好像他們若是吃了她的東西,反倒是對她的壹種恩惠,壹種獎賞。讀到這裏,人們被深深觸動了。壹個妓女,竟然具備這樣壹顆慈悲之心,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難能可貴的。

小說通篇沒有描述過羊脂球的心理活動,她的喜與樂、哀與愁、快樂與欣慰、委屈與憤怒都是通過她的壹舉壹動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作者似乎已經不需要她再表白什麽,但是她的壹切遭遇和感受,我們已經深深感悟到、體會到。她的遭遇扣人心弦,讀來真實自然。為什麽羊脂球從來沒有在讀者面前流露過任何心理歷程的變化,但是卻使我們每個人都那麽真實的體會到主人公的壹切思想性格。我想,這就是隱藏藝術帶來的震撼力。

《羊脂球》另壹個成功之處在於作者在精確的描寫和細膩的心理描述中體現出來的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現實意義,這壹切建立在莫泊桑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結合的基礎上。壹般來說,大部分的文獻都把莫泊桑歸納為批評現實主義作家,盡管他和左拉等自然主義派作家私交甚密,和自然主義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他壹貫保持著嚴謹的現實主義寫實手法。不僅是《羊脂球》,幾乎在他所有小說中,大部分人物是典型環境中具代表性的下層民眾。他的小說創作大都把矛頭指向當時法國糜爛的資產階層的生活,深刻的揭示資產階層的卑劣、虛偽和惡毒,同時,他也對那些下層社會的被侮辱、被壓迫和被損害者充滿了同情和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