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七仙女深為董永的勤勞和孝心所感動,壹日在眾姐姐的幫助下,乘鶴下凡來到人間。七仙女下凡後,在西溪南面的“十八裏河口”與董永相遇,後在“十八裏河口”附近的老槐樹下,二人拜天地成了親。
數月後,玉皇大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為震怒,遂派天兵天將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趕至西溪“南倉河口”,夫婦二人抱頭痛哭,生離死別。
七仙女被天兵天將抓上半空,她扔下腳上穿的壹雙繡花鞋給董永留作紀念。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將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釵向地面劃出壹條河,阻擋住追趕的董永,並用雙釵插地,鑿成兩口井,壹井河東,壹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絕別,永無相見之日。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為董永生得壹子,玉帝難容,她只好忍痛把兒子送到十八裏河口的老槐樹下,托夢囑董永領子。董永得到兒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來到老槐樹旁遠眺,遙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歸,全家團聚。
擴展資料
董永,西漢時出生在西溪鎮丹陽裏的董家舍。少年喪母,與父親董公相依為命。稍長,下田勞動,贍養父親,因家貧經常幫人做工謀生。農活忙時,他常用小車推著多病的父親到田頭樹蔭下,邊做農活邊照應董公,鄰裏鄉親都誇他是個大孝子。
後來,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貧困,無錢安葬父親,於是就到西溪鎮上大財主曹長者家賣身為奴,得錢葬父。董永孝賢被列入漢“二十四孝”之壹,廣為傳頌。
董永民間故事最初只是漢代壹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但是歷史卻選擇了董永作為社會孝觀念宣傳的典範,壹直流傳至今。在流傳過程中董永故事也隨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即漸漸由孝子故事演變為愛情故事。
兩千年以來,“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的原生結構模型雖無改變,但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內涵都在不斷地豐富和創新。
優美動人的“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主要價值在兩個方面。第壹,有關這個故事傳說的歷史資料和文學資料蘊涵著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包括倫理道德、風俗民情、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豐富信息,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第二,該故事傳說所頌揚的孝文化精神,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仍具有現實實踐價值。
“董永與七仙女”故事傳說,千百年來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可謂家喻戶曉,是中華民族廣為流傳的著名民間傳說之壹,在國外也有壹定影響。
百度百科--董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