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同的價值觀念、遵循的行為方式。主要以師生價值觀為核心,包括學校的教育目標、校園環境、辦學思想、校風學風以及學校教育為特點的文化生活、教育設施、學生社團組織,學校的歷史積澱和制度規範、人財物管理等內容。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師生素質,展現了學校的辦學水平。良好的校園文化以鮮明正確的導向,激勵、鼓舞師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規範師生;以內在的動力,感召、凝聚師生,發揮著社會規範和風氣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校園文化融愛國、科學、倫理、民主為壹體,構建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在整個學校生活中形成具有獨特凝聚力的學校面貌、制度規範和精神氛圍等,有力地促進學校整體發展。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基礎,以促進師生和學校的***同發展為宗旨,為建設平安、健康、文明、和諧校園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推動學校形成務實向上的校園文明風尚,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三、目標
按照學校“服務社會,成就未來,以人為本,全面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的辦學宗旨,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確定的“有特色、精品型、國際化的優質特色校”的發展目標,校園文化建設要立足學校實際,通過開展和諧校園文化建設,進壹步強化辦學理念,培育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積極推進校園文化與優秀企業文化的融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豐富文化生活,建設優美的校園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四、內容
(壹)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和校園文化氛圍的建設。健康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靈感、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素質。
1、通過組織實施北教學樓抗震加固等校園硬件環境建設,整體規劃文化環境,讓校園充滿教育性,體現文化特質。將校風、教風、學風、辦學理念、育人理念、核心價值觀、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學生守則等布置在學校醒目位置。美化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等公***場所的環境,開展學生宿舍環境建設活動。
2、用文化優化環境,為師生的發展提供更寬闊的空間。挖掘新的教育資源,賦予校園環境豐富的生命力,讓墻壁、櫥窗、報欄說話,讓花園、道路、樓道每壹個角落都育人,讓校園、教室、實驗室成為師生學習、探究、實踐的園地。
3、按學校規劃進壹步完善學校的綠化、美化工作。加強對綠化工作目標責任制管理,認真搞好花草、樹木的養護,提高綠化品位和效果,把學校建成花園式學校。校園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建築物協調和諧;校園環境寧靜優美,樹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潔;校園內電線、電話線等各種管線統壹規劃,合理鋪設。建設文明衛生校園,制定完善衛生標準,做到室內“窗明幾凈,物品擺放有序”、室外“衛生整潔,環境優雅安靜”。創設有利於師生員工學習、工作、生活的健康和諧氛圍。
(二)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學校管理機制
要按照依法治校、依法執教的方針,建設改革、發展、民主、科學、創新、和諧的制度文化,把規章制度的有形約束轉化為師生的無形自律,建立和完善學校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和制度環境。
1、堅持依法治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堅持校長負責制,建立自主辦學、科學決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機制,為教育改革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使師生員工的法律意識有明顯提高,教師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依法得到保障。
2、完善管理規章制度。加強學校各項管理,培養教職工的崗位責任意識,建立科學規範、以人為本、育人為先的管理規章體系,根據學校改革發展的需要不斷充實完善,使學校的各項工作進壹步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人性化。積極試行和完善學校制定的中層管理幹部、行政管理人員、教育教學管理、班主任考核等規章制度。
3、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如學生組織管理、學生行為規範等各類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文化在育人和行為習慣養成中的功能。
4、加強法制教育,做好每學期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廣大師生的制度意識,倡導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加強對依法治校和遵守校紀校規工作的監督。
5、規範各類重大活動。精心設計、認真組織學校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文化活動、表彰活動、慶典儀式等,使之制度化、規範化。要將升旗儀式、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獎學金發放、表彰大會、軍訓匯報表演等活動辦成學校的經典文化品牌,激勵師生珍視榮譽。
(三)加強行為文化建設,提高師生素質
行為文化是學校主體成員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是學校文化、辦學理念和價值觀念等的外在表現。包括師生員工的行為準則、課程目標、生活方式、校風學風、文體娛樂、工作學習習慣、社會實踐活動等。
1、開展創建“平安校園”活動,健全完善校園安全規章制度及防範措施,落實安全保衛責任制。加強安全警示教育,普及防火、防盜、防傷害等安全防禦知識。加強校園監控和巡查制度,加強防範工作,杜絕校園內的違法犯罪活動。
2、加強師德建設。按照《北京市自動化工程學校師德行為規範》和《北京市自動化工程學校教職員工禮儀規範》的要求,加強師德建設,嚴格規範教育和管理服務行為,不斷完善師德建設評價體系,建設壹支“嚴謹善導,格高業精”的教師隊伍,落實全員育人。
3、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學生自覺做到北京市自動化工程學校學生行為規範“八個壹”、“七講七不”。在學生中深入開展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愛國主義教育,樹立遠大理想,塑造完美品格,勤思樂學,巧做獨創。進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教育,建設節約型校園。積極開展以青年誌願者和***青團員為骨幹的校內外實踐活動。
4、不斷完善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強公***道德和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強化學生的公***秩序意識和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意識。持續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建綠色校園”活動。開展使用文明用語,爭做文明學生活動。
5、積極開展各類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展參與面廣的學生文化、體育、藝術活動,認真組織讀書節、藝術節、運動會、新生軍訓、學生興趣小組、學生技能比賽、學生業余黨校、團校等系列活動,加強學生社團建設,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拓展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環保教育和科技教育。
6、建立學校心理咨詢室,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咨詢服務,舉辦師生心理健康講座。
7、通過校企合作和“訂單式”培養,把企業引進校園,把車間建在課堂。積極推進校園文化與優秀企業文化的融合,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習慣,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跨越。重視實習實訓基地環境建設,普遍推廣和實施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壹線的紀律、規範、流程和行之有效的“5S”管理。充分發揮勞動模範、學校優秀畢業生的榜樣作用和感召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四)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塑造學校獨特的文化氛圍
精神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在教育實踐中通過沈澱和積累所形成的普遍認同和遵循的***同文化理念和價值觀,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和核心。
1、廣泛宣傳並踐行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及辦學理念。全體師生認同並身體力行學校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提煉,不斷總結完善學校形成的《傳承優秀歷史,積澱校園文化》,《加強黨建,和諧育人》兩個校園文化綱領,形成內在凝聚力。引導師生按照學校的要求辦事,將學校價值觀內化為全體師生員工個體的價值觀,從而真正發揮學校核心價值觀對師生行為的規範引領作用。
2、充分利用宣傳欄、校刊、簡報、團刊、廣播站、校園網站、電教、報刊、雜誌、電視媒體等宣傳平臺,及時報導學校工作動態、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學校重大活動以及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展示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教育教學工作的亮點和校園生活。多角度、全方位地報導最新最快的校園新聞簡訊,及時采擷校園生活、學生活動、教育教學活動、第二課堂等。
3、籌備建立學校校史展廳,展示學校五十年來奮發進取的改革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榮譽、辦學成就,提升廣大師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激勵廣大師生繼承和弘揚學校優良傳統。在新生入學教育中開展校史教育,並使之制度化。
五、保障措施
(壹)正確把握校園文化建設的政治方向,確保校園文化建設緊緊圍繞培養人、教育人的中心任務,沿著健康的路線前進。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營造和諧的人文氛圍。將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定期研究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解決實際問題,調動師生員工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