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什麽才是孩子的更高起點?洛克菲勒的家書中給了我們答案

什麽才是孩子的更高起點?洛克菲勒的家書中給了我們答案

前幾天,壹個朋友買了學區房,希望給予孩子更高的起點。為買學區房,他貸了不少款。不可否認,買學區房,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自然是愛子女的表現。

我問他,每天花多少時間陪孩子?他說,自己很忙,為了買學區房,自己要花更多時間去工作、去賺錢。

聽到他這麽說,我不禁思考,什麽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起點?

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地球上第壹個億萬富翁,除了事業成功,家庭教育也很成功。洛克菲勒家族打破了中國人常說的“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已經傳承到第七代,家族財富不斷增加,仍未出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

洛克菲勒家族經歷了壹百多年,但內部依然非常團結,繼承人也都很優秀。對於其子孫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和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有很大關系。我們可以從《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中窺探些端倪。

書中說,人生的起點不決定終點。有的人資源少、起點低,有的人資源多、起點高,但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可能性。

洛克菲勒對兒子說: 我把妳留在我的身邊,是希望妳有更高的起點。 從中看出,洛克菲勒認為, 孩子的起點應該是父母。 中國有壹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雖然,現在的孩子有了更好的教育,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父母的起點高低還是限制了孩子未來的發展。

現在, 所謂的起點高低,不壹定是金錢上相差多少,更多的是父母的格局和視野,父母有無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父母可能不會強迫妳按照他們的方式生活,但他們的價值觀是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

有的父母認為,考公務員很好,孩子可能就會為了考公務員而奮鬥;父母認為,生活要平淡,不要去冒險,孩子可能就會中規中矩;父母認為,結婚時要考慮對方的家庭條件,孩子在擇偶上可能就會綜合衡量。

父母是孩子的起點,作為父母,我們給孩子提供了什麽樣的起點?是遇到問題勇敢去克服,還是逃避?是每天保持學習,還是閑暇時只能玩手機?是傳遞給孩子愛和富足,還是天天怨天尤人?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要想讓孩子有更高的起點,我們自己就應該有高起點,而不是成為限制孩子發展的天花板。

有人說,我上學時學習差,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其實,在科技發達的時代,這都不是什麽難事。自己不會,那就花時間學習,除了線下課,網絡課程資源超級多;遇到問題不會回答,那就立即上網查詢,現學現用;自己英語不好,那就可以借助高科技產品,譬如:點讀筆、播放器等,也能陪孩子學英語。

如果,父母能隨時學習,不斷擴展視野、提升格局,何愁孩子的起點低呢?

中國有壹句話:人定勝天。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性。然而,很多時候,我們似乎又覺得自己碌碌無為,沒有什麽值得驕傲的特長。

看著朋友圈裏的精彩生活,不可否認,我是羨慕的。我也希望能環遊世界、我也希望能有拿得出手的技藝,我也希望能曬出美美的照片。單單羨慕是沒用的,如果真的羨慕,那就努力向理想的生活靠攏。

《洛克菲勒留給兒子的38封信》中說: 每個人都是他自己命運的設計者和建築師。 我不靠天賜的運氣活著,但靠策劃運氣發達。等待運氣的時候,要知道如何引導運氣;設計運氣,就是設計人生。

每個人都是命運的主宰者, 要想好運連連連,我們必須要精心策劃運氣,而策劃運氣,需要好的計劃,好的計劃壹定是好的設計,好的設計壹定能夠發揮作用。

在構思設想時,要首先考慮兩個基本的先決條件,第壹個條件是知道自己的目標,譬如妳要作什麽,妳要成為什麽樣的人;第二個條件是知道自己擁有什麽樣資源。

作為家長,可以給孩子做好表率,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目標和資源,看到自己為了目標而努力、看到自己面對困難時的勇氣、感受到自己不斷精進的向上生長的力量。

UP子木說: 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孩子看到父母無所畏懼、無所不敢做、無所不敢想。 當孩子看到父母的無所畏懼、沒有邊界時,他們也會無所畏懼,勇敢探索。他們會敢於做夢、敢於跟世界下訂單,敢於去探索未知的邊界。

當我們自己都在富有激情地為目標而努力,孩子自然能被感染,也會朝著夢想而努力。追逐夢想,克服困難,獲得成就感,可能就是最平常的事情。

朋友說,我也想讀書、也想寫文章,但是我太忙了;我也想陪孩子學英語,但是我不會說。 可能並不是因為真的忙、並不是因為不會,而是覺得其他事情比陪娃更重要 ,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

有壹句格言:借口是制造失敗的根源。壹個人越是成功,越不會找借口。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敗都是因為人們慣於找尋借口。

我又何嘗不是,不願意堅持,就找借口說那個想法不可能實現;害怕失敗,就覺得還是什麽都不做得了;不想走出舒適區,就說我還得花很多時間積累。

洛克菲勒說:“ 我從不屈從運氣、我相信因果定律。看看哪些似是好運當頭的人,妳會發現並不是運氣使然,而是準備、計劃和積極的思想為他們帶來美景 。再看看“運氣不好”的人,妳會發現背後都有明確的成因。成功者能面對挫折,從失敗者學習,再創契機。平庸者往往就灰心喪氣。”

作為成年人,我們有沒有在給自己找借口?有沒有對自己和孩子設定雙重標準?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找借口,而要求孩子不能找借口?

根據“課題分離”的原則,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孩子。妳希望孩子學鋼琴,是為了彌補自己想學鋼琴的遺憾嗎?那就別給自己找借口了,妳自己想學,那就學起來吧。當孩子看看父母都這麽認真學,他們自然就會受到感染,比哄騙、強迫孩子彈琴強多了,也許也會觸發他們的興趣。

有位聰明人說:“教育涵蓋了許多方面,但是他本身不教妳任何壹面。”也就是說: 如果妳不采取行動,世界上最實用、最美麗、最可行的哲學也無法發揮作用。 也就是為什麽有人說“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壹生”, 懂得了道理後,最重要的去實踐,而不是停留在“懂”了這壹層面。

現在就去做,不能讓拖延、找借口的壞習慣挾持我們。成功地將壹個好主意付諸實踐,比在家空想出壹千個好主意要有價值得多。

願我們都能精進自己,給孩子樹立榜樣;願我們無所畏懼,讓孩子擁有探索未知、敢於做夢的勇氣;願我們能杜絕借口、身體力行,讓孩子也能養成“現在就去做”的好習慣。也許,這些都是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更高的起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