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在樹上鳴唱是出於本性,聽到人聲因被驚擾所以不再發出聲音,所以人也就不能順著聲音找到它。作者這樣描寫讓人在遺憾之余又感到趣味橫生,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美景和秋蟬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初秋行圃》楊萬裏〔宋代〕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翻譯:落日看來好像無情卻最有情,催促千樹萬樹上的蟬在傍晚時壹齊鳴唱。聽著聲音近在咫尺,卻無法找到它們,壹旦尋到它的近旁,卻又沒有了聲響。
作品賞析這是以田園生活為題材的古詩。
初秋的傍晚,壹輪紅日即將落山,夕陽將天邊抹上了瑰麗的色彩,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秋蟬也不甘寂寞蟬鳴聲此起彼伏,趁著這美麗的時刻,放開清亮的歌喉,開始了“黃昏大合唱”。
詩人既寫了落日催暮蟬,蟬鳴聲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寫了聞蟬尋聲,蟬兒閉口的情形,整首詩通俗易懂、真切傳神、趣味橫生。雖是即景寫景,卻亦具有壹番清新別致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