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千裏黃雲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
出自:《別董大二首·其壹》是唐代詩人高適的作品。原文:
別董大二首·其壹
唐代: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譯文:
千裏黃雲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
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兩首送別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六年(747年),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當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
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當年冬天,高適與董庭蘭會於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寫了《別董大二首》。
賞析:
前兩句“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曛(讀xūn),昏暗的樣子。這是寫送別時的惡劣天氣,14個字寫了5種事物:黃雲、昏日、北風、雁群、急雪。
作者設計的景物是昏暗的、陰冷的,用這種景物來包融他的離情別緒,采用情景交融手法,能夠含蓄地表達出他的愁苦心情。雁群遠征的形象,也與朋友遠行暗暗相扣。總之,前兩句是寫惜別。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前路,指友人的征途。知己,指彼此了解、情深意厚的朋友。兩句意思是說:請您不必發愁征途上沒有知己,天下人有誰不了解您呢!
這是安慰友人,勸他放寬心思,解脫憂愁,樂觀地、滿懷信心地踏上征途。詩的前兩句表達的是惜別,後兩句表達的是勸慰。惜別之情表達得很深沈,很凝重。
勸慰之情表達得很豪邁,很樂觀。這兩種感情是缺壹不可的,如果只寫惜別之情,那就超不出前人的格局,失去作品的特色;如果只寫勸慰之情,壹味地用豪言壯語去教育對方。
恐怕也達不到目的,對方會覺得妳不盡人情。作者先寫惜別,用惜別作鋪墊,而且鋪墊得很充分,在此基礎上,對友人進行開導、勸慰,友人才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