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卡農》名曲曲譜
卡農Canon是壹種曲式的名稱,這種曲式的特征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壹段樂曲。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小提琴《卡農》名曲曲譜,歡迎大家聆聽鑒賞。
?
正格卡農
主句和答句在方向上、節奏上完全壹致,壹般根據它們之間的音程距離稱呼,如同度卡農、四度卡農、五度卡農等。在正格卡農中,除同度、八度外,其他音程的卡農常用自由模仿,以免形成調性重疊;其中四度、五度卡農除用自由模仿以保持調性統壹外,也可采用嚴格模仿,使答句轉入下屬調或屬調。
變格卡農
答句是主句的變形。若將主句的時值成倍擴大,則成增時卡農,反之,則成減時卡農;若將主句各音作反向的模仿,稱為倒影卡農或反向卡農,若將主句各音出現的次序顛倒模仿,稱為逆行卡農或蟹行卡農,答句若為主句之逆行並倒影者,稱為逆行倒影卡農。
二重或三重卡農
即同時有兩對或三對不同旋律的卡農進行
無終卡農
即卡農的結尾與樂曲開始相銜接而使音樂循環不已者
有終卡農
即答句不再進行模仿,另加結尾部分以構成終止者。
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壹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壹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壹個段落而被運用。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壹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壹種寫作技法。壹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隨著另壹聲部,數個聲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纏繞,而聲部幾乎是單調意義上的重復。直到最後?最後的壹個小結,最後的壹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壹起,永不分離。纏綿至極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就叫作?卡農曲?。卡農Canon雖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樣高潮起伏、驚心動魄,但在看似反復平常的.進行中,卻交相***鳴出多種音色效果。平凡的韻律脈動著瞬息萬變的生命力,如同天使壹般讓人迷醉和沈靜。我們熟悉的輪唱曲就是卡農曲的壹種。卡農出現於十三、十四世紀。後人常采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簡單的講,卡農〈canon〉是壹種作曲手法,意思是「同樣的旋律間隔兩拍或壹小節、兩小節不等先後演奏」。
?卡農?就是根據嚴格模仿的原則,用壹個或更多的聲部相距壹定的拍子模仿原有旋律的曲式。至於用什麽樂器,幾個聲部,就要隨作曲家的便了,壹般來說,2-6個聲部就差不多了,要是非有人寫個幾十個聲部也未嘗不可,倒是現代音樂裏常有的事。卡農是最基本的復調音樂的壹種,壹般好多作曲家在學復調音樂時都要作壹大堆卡農去練習技巧,不過都是練習罷了,編了號算作品的好像不多,而且是什麽樂器都有,興德米特的教程裏就有不少,長笛和鋼琴的,中提琴和鋼琴的?在許多地方都可以聽到卡農,不只是帕黑爾貝爾的那首,想必巴赫也有不少的卡農,只是我沒聽過巴赫的作品,不好去胡說。好多的交響作品裏都會有用卡農的技巧作的部分,只是沒有單獨提出來像帕海貝爾那樣單獨算作壹首作品罷了。順便提壹句,卡農也不是非要把旋律壹點不差的模仿下來,可以加快和放慢節奏(這壹點在帕海貝爾德獼農中應當能夠看到),還可以做倒影處理。
除偉大的帕赫貝爾卡農以外,還有形形色色的卡農,其中不乏名家,如:巴赫寫過壹首古鋼琴變奏曲,叫做《戈爾德堡變奏曲》(即《哥德堡變奏曲》),包含壹首詠嘆調和三十個變奏,其中第3, 6,9,12,15,18,21,24和27變奏都是卡農,除了第3變奏是同度卡農外,其余八個變奏,依次把旋律移高或移低2度到9度進行模仿。比才作曲的《阿萊城姑娘》第二組曲中的《洛朗多爾舞曲》第壹部分,構成了兩聲部的八度卡農,旋律先由雙簧管、單簧管和小提琴齊奏,兩拍以後,大管、圓號、中提琴和大提琴把旋律移低八度進行模仿。近代歌劇中的重唱曲和合唱曲,也常采用卡農的形式。如貝多芬的歌劇《費臺裏奧》第壹幕中的四重唱,就是壹首四部卡農。在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第二幕第二景中,壹對朋友連斯基和奧涅金變成了仇人,他們在決鬥之前,也唱了壹首卡農。在古典音樂常識中,卡農和賦格壹樣是壹種復調形式。
不管雅也好俗也好,我們都將迷失在螺旋的階梯上,擁抱那滲入骨子中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