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全國大多數地區普高與職高招生的比例是1:1,全市範圍之內,壹半學生上普高,另壹半學生上職高。如果生源相當、教學質量相當,那麽54人中就應該有27人左右上普高線。
二、優質生源被挖盡。由於各個學校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城裏學校規模要大壹些,教學質量高些,造成城裏學校人滿為患,鄉鎮學校招生困難。我縣是壹個小縣城,總人口不到30萬,每年初中畢業生在1700多人,縣城的兩所中學收生都350人以上,但是兩個偏遠鄉鎮的初中每年招生不足100人,而且所收的生源都是最差的,好成績都跑到縣城學校或者是外縣的私立學校了。
三、54個學生只有3個能夠上普高線,估計這個學校在初中的時候分了快慢班。雖然原則上不允許分快慢班,但是有的學校師資水平不太好,仍然分了快慢班,結果造成全班沒有“火車頭”,班風可想而知,可能會存在只有54個學生只有3個上普高線的現象。
總之,我個人認為,54個學生,只有3個學生能夠上普高線,只能夠說明教學質量太不行了。
今年嘉興中考,我孩子參加中考,孩子選初中的時候,去民辦學校考試,差壹分,沒有錄取,就讀了公辦學校,公辦學校其實真心不錯,離家裏近,又免費。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孩子在學校成績不錯,總是全班排名第三。因為好的學生都去民辦學校了。
班級裏最後能考上普高的真的不多,估計40個人只有15個上普高。
現在中考比高考都難,高考的錄取率在80%以上,而中考只有50%,而重點高中的錄取率不超過10%。
如今嘉興開始取消民辦學校考試選擇生源。那麽今年的生源公辦和民辦的學校競爭在同壹水平線上了。看3年後錄取率。
其實生源的質量是最重要的,而老師的教育應該都差不多。
由於題主所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不知道這個教學班處在什麽樣環境下,因此,不便評論這個教學班的是或者非。
目前的教育情況真是太復雜了。
首先是私立學校,這樣的學校辦學目的雖以撈錢為主,但卻十分註重教育質量。
老師質量,決定著教育效果的優劣。因此,低素質的老師基本與私立學校無緣。
過差的的學生培養起來費力而進步緩慢。私立學校是決不讓他進門的,以免壞了自己的招牌。毀了這好不容易才造出來的賺錢機器。
私立學校良好的辦學條件,嚴苛的管理制度,素質優良的師生,決定了它的教育成績基本是壹流的。因此,這樣的初中班決不是私立學校的。
再說公立學校。公立學校又可簡單分為城鎮學校和鄉村學校。
城鎮學校壹般辦學條件都優於鄉村,再加上醫療衛生,交通購物等比較方便,所以容易留住素質較高的老師。在壹個縣所有初中校長中,壹般會選拔特別優秀的到城鎮學校任職。所以城鎮中學師資力量和管理條件也比農村有較大優勢。
由於城鎮的幼兒園及小學教育質量優於農村,因而城鎮中學的生源不但數量足,質量也優於農村。城鎮學校的師生、辦學條件及質量管理都優於農村,再加上壹個年級平行班比較多,竟爭激烈,教學質量雖不如私立學校,但也不會有很大差距。因此,這樣的初中班,在城鎮學校中也是較難存在的。
現在的農村中學,比起城鎮學校來,辦學條件,師資水平,生源素質及管理水平都會有些差距,所以教學質量按常理來說也會稍差壹些,再加上有點實力的都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學校和城鎮中學,生員數量相對減少,好像越來越無生氣。
又因為應試教育的需要,人為地把學生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如果這個班是農村中學中的普通班,出現這樣只有兩三個能過普高線的,也屬於很正常的事。(還有更差的普通班,壹個也不能過線的也是存在的。)
另外,教學是個系統工程,如果某個鄉鎮小學教學普遍差勁,那中學教育質量真的很難上去。再加上這個班壹二年級是個什麽樣子也不得而知,所以就現在這樣的情況,真不能隨便對三年級的老師說三道四。只能鼓勵他們師生***同努力,家長盡力做好配合工作,大家齊心協力,爭取中考有個更好成績。
在教育實踐中,農村中學並非壹無是處。各項條件雖比城鎮稍差,卻也能夠滿足教學需要。農村學生雖無城鎮學生文化素質好,但品性優良(不甚頑皮。)吃苦耐勞精神強,易於管理。再加上農村老師工作踏實勤懇,如果遇上了優秀領導,還真有不少農村學校,辦學質量好過城鎮。甚至出類拔萃,把城鎮中學甩得遠遠的。
因此,農村教育的振興,最缺的是優秀的教育管理人才。
現在這種現象真的很正常呀,有什麽稀奇的,妳又沒說妳是什麽學校,如果是農村學校,這是很正常的。
現在太多的民辦學校了,多如牛毛,他們把最優秀的都招走了,留給公辦學校的學生已經相當的差。有些心理變態的人說,公辦學校要檢討壹下,檢討個屁,妳讓私立學校有特權可以掐尖收生,公辦卻太多限制,不許多收壹分錢,不許掐尖,是人為讓公辦走上這條路,然後創造壹批瞎眼的家長,以為民辦私立的就是好。現在整個 社會 都中了毒,有錢沒錢,有本事沒本事都鉆私立,其實私立現在三分二的學校都是很垃圾的,頂級的最優秀,次等的私立學校把中上的也招走了,還害了壹大批孩子沒天分的,家裏沒錢的往裏面鉆,只是那些家長,孩子死在私立都甘心罷了。
現在高中的私立也很多了,公立的高中能考到好大學的真的不多,而初中就更嚴峻了,農村學校能夠考到區重點的真的就只有幾個人,能考進市級高中的,壹個都難。現在都分區招生了,私立的好日子到頭了,看妳們還掐尖。
我是壹個做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和這樣班級打交道太多了,熟悉這樣的班級和這樣班級的學生家長。
老師這樣說話是不明智的,很打擊學生和家長,導致自己的工作變得越來越不容易,這是給自己添麻煩的。
目前我班上的學生很少,只有二十多人,是農村的學校,如果能考三個學生到普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今年我教的是初壹年,到現在已經好幾周了,我還是和學生磨合著,引導學生什麽樣上好課,上課坐端正,不講話,不吃東西,做筆記,聽課,回家要做作業等等,上課反倒成了不那麽重要的事情,我是教語文的,這樣教三年,大部分的學生成績都會提高不少,有壹部分的學生語文成績可以考及格,但這些分數對於升學是無濟於事的,他們的數學水平低到了老師絕望的地步,但150分平均分只有二十多分;他們的家長大多也令班主任絕望,有的年份我讓家長給學生試卷簽名(在微信群裏),以示自己得知孩子的成績,但三天了,還有幾個家長不簽名,主要是老人家不懂得簽名,父母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之後,就啥也不管。還有好像是父母婚姻出問題,誰都不管。
我另外壹個班級,學生書寫也令人嘆為觀止,三十五個學生,居然又十個八個左右的學生名字我看不懂,寫得潦草得不能再潦草,壹般情況下,這樣的學生成績是很差的。
雖然我班級這麽差,但我壹直避免學生把自己的班級定位為差生班,所以總是不斷地鼓勵學生,有壹個從沒有寫過作業的學生,最近開始零零散散地寫壹點作業,每逢我看到,我總是鼓勵,讓同學鼓掌,因為如果學生壹旦定位自己的是差班,自己是差生,那麽,學生就會不斷做出各種差生的形態,班級就會進入亂班狀態,老師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即使老師不想工作,由於學生上課違紀大量增加,老師工作的幸福感很低,我不希望以後三年我過這樣的生活。
這位班主任說的話顯然很沮喪和恨鐵不成鋼,不過,這樣說出來,恐怕家長和學生都更加泄氣,班級會變得越來越難以管理。
說這話是不明智的。
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4名同學,只有3名能過普高線,聽了這句話,我作為壹位中學教師,深感慚愧,壹個班考上普高的人不足6%,我不知道老師給這樣的班級上課是什麽心態?其實,最難受的還是學生,絕大多數同學也知道自己連個普高都考不上,他們還是要規規矩矩在教室裏坐著裝模作樣聽課,對他們來說,這是壹種煎熬和折磨,這是孩子的不幸,也是老師的悲哀。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在壹所農村中學任教,這所學校離城區較遠,家長的教育觀念陳舊,認為孩子讀了初中就可以了,早點出去打工掙錢還可以為家裏減輕經濟壓力。學生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很多學生初中畢業就走向了 社會 ,由於那時還比較好賺錢,有的學生在讀初二時就輟學了,跟著哥哥姐姐壹起出去打工賺錢了。這種情況下,學生哪裏還有心思學習呢?
那時的壹個班也有60多人,每年考上普高的有10人左右,考上重點高中的只有1~2人,有時候壹個也沒有,沒有考上高中的同學也不願意復習,他們紛紛踏入了 社會 ,而如今他們也為人父母,知道賺錢不容易,吃了沒有文化的虧,無論如何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多學點文化知識,他們也會把孩子送到條件較好的學校,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樣就導致了現在農村學校的優生流失,剩下的學生,成績都不是很好,優秀的老師也紛紛離開農村到城裏去任教,農村的教育教學質量越來越差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壹個班上有50多位學生,真的只有3個學生能夠考上普高,這應當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關註。農村孩子要想走出農村,目前讀書仍是主要的出路。萬般皆天下,唯有讀書高,這個道理是不變的,知識改變命運,教育鑄就未來,看到題主的提問,心裏陣陣發涼。
很正常的。我們班53個。就1個過了普高線。我們初三壹***12個班。1 4班是所謂的尖子生。每個班30 32個人。後面5 12班是普通班。每班52 56人。尖子班的4個班算135人。只有30人拿到各個高中的指標名額。去掉簽約的20多人。大概剩下95人和我們普通班參加統招。我們普通班算每個班52人。8個班總***416人。加上實驗班的95人。實驗班肯定基本能過普高線。普通班每個班差不多能有3、4人左右上普高了。高中錄取還要看學區的。強學區和差學區待遇不壹樣。
全班五十四名同學,班主任老師說就三名學生能過普高線,也就是說,上普高的學生占比6%都不到,這只能說明這所學校真的是蠻差的。
前段時間看到本市的壹份關於2019年指標生招生的相關數據。所謂的指標生,是指壹些重點中學把他們的高中招生名額中的壹部分拿出來分配到各個初中校區,讓那些相對較差的學校的學生也有機會有可能去上名牌中學。比如說本市招收指標生的學校分別有南師附中,金陵中學,南京壹中,中華中學,第十三中學和第二十九中學等***六所高中招收指標生。
但是招收指標生的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入學以後的學習情況,能不能跟得上,所以也設定了最低標準,即不能低於本市第壹批次錄取的分數線。比如說今年市區的高中指標生投檔控制線為574分。指標生的錄取辦法是給各個初中校壹定的名額,在報考指標生的學生中,從高到低錄取,也就是說,如果妳在壹所比較差的學校裏面讀初中,妳考到了574分,這個分數在妳們學校是排名第壹,如果妳有報考了名校的指標生,妳就有可能被名校錄取了,而名校非指標生的錄取分數要比這個高得多,比如說南師附中2019年的錄取分數線是642分,比指標生投檔線高了68分。當然,如果這所初中裏面最高分也沒有人考到574分,那麽給妳學校的指標就意味著浪費了,起不了作用,在我看到的相關數據裏面就有好多所學校指標生的完成率為零,這只能說明這些初中學校真的是不太好,即便給妳降分錄取,而且降分幅度如此之大,妳也進不了那些名校。這樣的學校初中畢業的學生,能夠進入普高的學生比例相信也不會太高。
題主說到的班主任說全班54個人,裏面只有三個人能考上普高,班主任壹定是參照前些年自己學校裏面學生的情況,以及本屆學生的學習情況,說出的比較客觀的話,他沒有必要嘩眾取寵。這並不奇怪,我相信家長對自己孩子所在學校的情況應該也是有壹定的了解,不會糊裏糊塗的。那本來不怎麽樣的學校,妳還自我感覺特別好,家長應該對自己的孩子有壹個比較清醒的認識。督促孩子認真學習,爭取最後的沖刺,在中考之前能夠自己的成績有壹些提升,獲得進入普高的資格。另壹方面,如果孩子確實不是那個學習的料,上不了普高,通過努力,上壹所好壹些的職高,也是壹種選擇。畢竟職高和中專中也有層次差別的。
國家明文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禁止學校分快慢班,重點班和普通班等(以下簡稱快慢班),但是小升初成績出來後大多初中都會分快慢班。這是保證壹個初中升學率的有效途徑。如果拉平分班,每個班都給幾個尖子生,壹些中等生和壹些差生,最後結果是中間吃不成,好的吃不飽,差的吃不了,最後大家都沒學好。
學習成績好的家長都不反對分快慢班,學習成績差的家長和學生基本都反對,但是反對無效,因為剛上初壹(現在叫7年級)分班根本不會讓家長知道,更不會讓學生知道。平時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成績教育部也是不讓排名公布的,所以家長和孩子基本大都不知道。
大多人是高中成績好,初中成績好,小學成績也好。只有少數人比較特殊,有的小學成績好初中不好,有的小學成績不好初中好。有的初中好,高中不好,有的初中不好高中好。這種特殊情況是存在的,人數非常少,並不影響初壹開學的分班,也就是說初壹開學的分班大多數人升學基本都是定性的,只有少數人會有變動,但並不等於定性壹個學生的前途。
我上初中時,當時流行考中專,中考結束成績出來先錄中專,後錄重點高中,再錄普通高中,最後錄職業高中。當時我們初三四個班,分兩個快班和兩個慢班,結果兩個慢班連壹個普通高中都沒考上,更談不上重點高中和中專。
題主所說壹個班54人能有3個過普高線,這很正常,至少比我上初中時的兩個慢班強。
成績不是衡量學生的唯壹標準,更不是決定學生前途命運的唯壹手段。
這幾年我發現我們老家壹個小學的校長,壹個鎮的鎮長,還有其他鎮的幾個站長都是我初中原來那兩個慢班的同學。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說這幾個同學當時普高都沒考上,更談不上重點高中和中專,他們怎麽都當了領導呢?只有兩種可能,壹是他們當年冒名頂替了別人中專成績,二是上職高,我認為上職高可能性比較大,因為職高,技校,中專可以對口考高職,而高職到大三可以專升本,同樣可以拿到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
題主所說班級真是這樣,家長和孩子也不要灰心,我同學的真實例子已經給妳指明了學習方向,學生也可以學個壹技之長。
我猜想,這個班應該是鄉鎮初三的壹個班。如果老師所言屬實,說明教學質量未免太差了。
由於優質教育資源在城區聚集,由於私立學校蓬勃發展,鄉下孩子千方百計流向城區,尤其是成績好的學生蜂擁進城,能在鄉鎮初中就讀的優秀生少之又少,鄉鎮初中的教學質量確實令人擔憂。
在鄉鎮初中就讀的大多數學生,不僅成績差,有的品質也差,造成班風、學風差,有些想學好的同學也學不了。初中三年壹晃就過去了,他們連上高中的機會也沒有了。
現在,中考比高考難考多了。普高和職高比為1:丨,這是針對所有初三生而言的,鄉鎮初中辦的不好,恐怕真的連丨:l0也達到不了。
我們的教育真的出了問題。城區學校人滿為患,鄉鎮中小學的教室空蕩蕩。雖然主管部門反復強調劃片招生、就近入學,但總控制不了局面。
我認為鄉鎮辦好小學和初中是完全有能力的。鄉鎮學校的辦學條件並不差,師資也不差,關鍵是生源問題。如果城區少辦壹些私立學校,嚴格限制農村學生進城就讀,鄉鎮中小學壹定會辦得很紅火,有的鄉鎮中小學的教學質量甚至會超過城區,鄉鎮初三決不會出現54名學生只有3人能過普高線的悲慘結果。
不知大家怎樣看待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