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陜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中廄監。天漢元年(前100)拜中郎將。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系時好時壞。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於即位,漢朝皇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壹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壹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於。
最初,單於派人向蘇武遊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行。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於命人把蘇武關入壹個露天的大地窖,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壹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裏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壹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過了好幾天,單於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
單於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壹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於召見蘇武說:“既然妳不投降,那我就讓妳去放羊,什麽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妳回到中原去。”
與他的同伴分開後,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在這裏,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壹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棒和壹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棒放羊,心想總有壹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日復壹日,年復壹年,使節棒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和胡須也都變白了。
在貝加爾湖,蘇武牧羊達十九年之久。十幾年來,當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單於已去逝了,就是在蘇武的國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兒子繼任皇位。這時候,新單於執行與漢朝和好的政策,漢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蘇武接回自己的國家。
蘇武在漢朝京城受到熱烈歡迎,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表達敬意。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崇高的氣節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壹種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朱自清壹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事件發生在1948,那時離2戰結束已經3年了,正是國***內戰時期.
1947年,美國宣稱受到***產黨的強大威脅,意圖在亞洲建立其勢力範圍,於是"對日占領政策是扶植強有力的日本.."美國的扶日政策出臺,這對亞洲的近代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也正是美國的庇護,日本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不象德國消滅的徹底,留下今天小日本死不悔改的囂張現狀.
由於美國的"扶日"政策,中國國內迅速的組織了反對美國扶日的運動.發起人是吳涵.1948年6月,朱自清在京參加了反對美國扶持日本的遊行,並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國面粉宣言》上簽名.
同年8月,朱自清由於胃病和饑餓去世.死前,還囑咐家人不要購買美援面粉。毛澤東對朱自清寧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粉”的精神,給予稱贊,贊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古代讀書人的骨氣和氣節是我們這些偽讀書人望塵莫及的.如果我們的反日能做到朱自清的壹點點,何愁不成?偏偏喊口號的多,做實事的少.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
出處:《晉書?陶潛傳》:“潛嘆曰:‘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
釋 義 五鬥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後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於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那壹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壹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壹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雲,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縣吏說:“當束帶迎之。”就是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鬥米向鄉裏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鬥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此後,他壹面讀書為文,壹面躬耕隴畝。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雲孫, 字宋瑞, 又字履善, 號文山. 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 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壹, 因父喪未受官職. 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 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 以振奮人心, 並獻禦敵之計, 未被采納. 後歷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職. 鹹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聞元軍東下, 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 開赴臨安(今杭州, 當時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進兵江西, 收復州縣多處. 不久, 為元重兵所敗, 妻子兒女皆被執, 將士犧牲甚眾, 天祥只身逃脫, 乃退廣東繼續抗元. 後因叛徒引元兵襲擊,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範迫其招降張世傑, 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 末句雲:“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經歷種種嚴酷考驗, 始終不屈. 於1283年從容就義, 年僅47歲. 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 其中詩作達百余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