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粉絲北京
關註
「深度看展」百年電影,演繹生活——盧米埃爾兄弟的故事
北京汽車博物館
2022-07-29 21:47北京北京汽車博物館官方帳號
關註
編者按
我們已身處壹個信息時代。互聯網讓世界變成地球村,視頻會議消弭了物理的空間距離,而無時不在的電子郵件和信息提醒,則兌現了近60年前麥克盧漢的預言:作為食物采集者的人類重新以信息采集者的身份不協調地出現。北京汽車博物館、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西元收藏聯合舉辦“車馳電掣——信息科技先驅手跡展覽”,通過人物手跡藏品的具象化呈現和語境化傳達,引導受眾以人性化視角把握科學研究的歷史定位,從背景化史料洞察科學家的心境世界,進而深度領略科技人文的不朽魅力……
01
人物簡介
盧米埃爾兄弟
盧米埃爾兄弟,哥哥是奧古斯特·盧米埃爾(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壹對法國兄弟,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
02
展品介紹
路易斯·盧米埃爾1934年簽名信
見字見物如見人,手跡的背後,體現的是文化和歷史的傳承,珍貴的手跡用“以物證史”的方式勾勒出信息技術革新的軌跡,映射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
路易斯·盧米埃爾1934年 5月 22 日致德·波科特先生(時任貝桑松商會榮譽主席)的這封親筆信,表達了對上款人敘舊情結的誠摯謝意,針對在回信中無法詳盡解答其問題的情況進行了解釋。盧米埃爾的家鄉是法國東部工業城市貝桑松,這也是法國大文豪雨果、哲學家傅裏葉、科學家巴斯德等名人的故鄉。該展品陳列於北京汽車博物館二層“車馳電掣——信息科技先驅手跡展覽”。
03
發明故事
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放映機的故事要從壹場爭論說起。1872年的壹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壹家酒店裏,兩個人為“馬在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發生了壹場激烈的論戰。可惜馬奔跑的速度太快,他們在跑馬場根本無法看清馬蹄是否著地。英國攝影師麥布裏治知道此事後,表示有辦法解決。他在跑道的壹側並列安置了24架鏡頭對準跑道的照相機,在跑道另壹側的24根木樁上分別系上壹根細繩,連接到對面每架相機的快門上。當馬經過安置有照相機的跑道時,依次把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也就依次拍下了24張照片。從這條連貫的照片帶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壹只蹄子是著地的,於是持這壹觀點的人贏了這場賭。
麥布裏治1881年《飛馳的馬》
後來,麥布裏治設計了壹臺將兩塊圓盤組合到壹起的“顯示器”,用幻燈放映這條照片帶時便可以看到馬奔跑的連續動作。這臺“顯示器”利用了人眼的視覺暫留效應,即人的視覺反映能在腦中滯留很短的壹段時間。因此,壹張張靜止的照片如快速旋轉,相鄰的兩張能在這壹段很短時間內連貫起來,畫面就“活”了。
1887年,發明家愛迪生受到“顯示器”的啟發,制成了第壹臺“放映機”。它的形狀像長方形櫃子,上面裝有壹只突起的透視鏡,裏面裝著蓄電池和帶動膠卷的設備。然而這種“電影”不能投影於幕上,因為它是讓膠片不停地經過片門,而不是以“壹動壹停、壹動壹停”的方式經過片門(即在膠片運動時遮住片門,而當膠片不動時打開片門)。愛迪生也想解決這臺“放映機”膠片傳送方式的問題,但壹時束手無策。
法國科學家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斯·盧米埃爾兄弟倆對電影的研制也很感興趣,希望攻克研制的難題,拿出真正的電影來。1894年末的壹天深夜,路易斯在設計膠片傳送的模擬圖時忽然想到:用縫紉機縫衣服時,衣料不正是做“壹動壹停”式的運動嗎?當縫紉機針插進布裏時,衣料不動;當縫紉機針縫好壹針向上收起時,衣料就向前挪動壹下,這不是跟膠片傳送所要求的方式很相像嗎?於是,他興奮地告訴哥哥奧古斯特,可以用類似縫紉機壓腳那樣的機械所產生的運動來拉動片帶。當這個牽引機件上升的時候,尖爪便在下端退出洞孔,而使膠片靜止不動。經試驗,路易斯的想法果然可行。
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電影放映機
後來,奧古斯特在壹篇文章中說:“我的弟弟在壹個夜晚就發明了活動電影機。”他們兄弟倆利用許多科學家的研制成果,對原始的電影做了多項改進。
04
現代電影之父
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電影放映機,使活動影像能夠通過投影放大,使更多的人能夠同時欣賞到影像。他們還首次采取“大景深”鏡頭的攝影手法,拍攝出來了許多不同形式的紀錄片,為電影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1895年12月28日,巴黎的壹些社會名流應盧米埃爾兄弟的邀請,來到卡普辛大街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觀看電影。這是第壹次向公眾售票公映了他們用紀實手法拍攝的第壹批短片,其中有《工廠的大門》、《拆墻》、《裏昂貝爾庫廣場》、《火車進站》、《嬰兒的午餐》、《水澆園丁》等12部,每部只有壹分鐘的無聲短片。觀眾在黑暗中,看到了白布上的逼真畫面。壹位記者這樣報道:“壹輛馬車被飛奔著的馬拉著迎面駛來,我鄰座的壹位女客看到這壹景象竟十分害怕,以致突然站了起來。”此次雖然不是歷史上電影的第壹次公開放映,但由於較接近後來電影觀賞的形式(售票放映),因此常被認為是世上電影的第壹次放映。後來,人們將這壹天——1895年12月28日定為電影誕生日,盧米埃爾兄弟也被稱為“現代電影之父”。
此後,盧米埃爾兄弟又在這個地下室公映了《火災》、《鐵匠》、《玩紙牌》、《沙灘和海水浴》、《下棋》、《捉金魚》、《出港的船》等50多部影片,有些還是奧古斯特·盧米埃爾本人主演的。
05
作品風格
盧米埃爾兄弟主要在現實中去捕捉生活現象,銀幕上展現的就是人們身邊的瑣事。作品的內容也更為努力去表現和復制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情,而不是專門為攝影機安排和表演實際不存在的事情。
例如,被稱作世界電影史上第壹部影片的《工廠的大門》,是以盧米埃爾兄弟家的工廠作為背景,拍攝工人下班的景象。當工廠的大門打開,穿著衣裙、戴著軟邊帽子的女工們和騎著自行車的男工們,有說有笑地從工廠裏出來。這樣自然、樸實的工人們日常生活的景象,即使在今天看來,我們仍會為其樸素的藝術魅力所感染。
電影《工廠的大門》
同樣以勞動和工作的生活場景為內容題材的《水澆園丁》是壹部萌芽狀態的喜劇片。短片中園丁在花園裏手持水管給花圃澆水,頑皮的男孩躲在園丁後面踩住水管,園丁困惑地低頭檢查水管時,男孩縮回腳,園丁被噴得壹臉水,男孩得意地壞笑,園丁生氣地追著男孩壹頓打。短短壹分鐘的生活片段,卻上演了壹出喜劇故事。這部短片也是路易斯·盧米埃爾對故事情節片進行的壹次探索,成為了日後故事片的雛形和鼻祖,奠定了電影藝術的基礎。
電影《水澆園丁》海報
除此之外,社會政治、宗教文化、實事新聞也是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紀錄的內容,如《耶路撒冷教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禮》、《代表們登陸》等,其中《代表們登陸》被稱作“新聞片”。1895年6月,法國攝影協會要在梭昂河上的維爾市召開壹次照相會議,盧米埃爾便將與會代表離船上岸的瞬間拍了下來。這也是史上第壹部新聞紀錄片。於今天而言,這些作品也是我們了解、認識19世紀末社會百態的最直觀、最真實可信的史料。
電影《代表們登陸》海報
在這些作品中,盧米埃爾兄弟真實地記錄了現實生活的即景,使人們看到了自己身邊的那些真切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群。正如喬治·薩杜爾所說,“從路易斯·盧米埃爾的影片中人們了解到,電影可以是‘壹種重現生活的機器’”。
事實上,人類在科技時代的發明還有很多。貝爾發明了電話,使得千裏之外的即時通信成為可能;馬可尼擺脫了電線的藩籬,利用空中無處不在的電磁波揭開了無線通訊的大幕;愛迪生的留聲機使聲音得以保留,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則讓歷史變得鮮活……正是有了不斷出現的新發明、新技術,人類的科技才能夠快速發展、不斷向前。它們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也讓人類文明實現了質的突破。
撰文/鄭姣姣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贊
22個金幣已到賬
金幣可兌換現金
立即提現
盧米埃爾兄弟
盧米埃爾兄弟,哥哥是奧古斯塔·盧米埃爾(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
對於強者來說,辦法總比問題多,弱者則相反
紅塵若鏡
托馬斯愛迪生的事跡
亞星說故事
廣州:除出行、重點場所等情況外,其他單位及場所憑健康碼綠碼通行
華聲在線
看更多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