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她更以“校風好,教育教學成果優異”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東鄰林木蓊郁的山大老校校園,南近歐式風格的洪樓廣場,享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和賞心悅
目的育人環境。
基礎設施
學校具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配有五個高標準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壹流的學術報告廳、多媒體教室、雙向控制的閉路電視系統、微機室、語音室、多功能活動室等壹
應俱全。圖書室、閱覽室全天候對學生開架借閱,吸引著眾多渴求知識的學子們。
師資力量
山大附中引領風騷,立於不敗,得益於先進的辦學理念、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科學、民主、人文、規範的管理方法。學校現有29個教學班,1800余名學生,正式教職工81人,
專職教師56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20人,省級教學能手2人,區級教學能手1人,市學科帶頭人2人,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占90%以上,7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
中考佳績
“山大附中”人稱“狀元的搖籃”,是對學校驕人成績的肯定。近十年來,有4名學生獲“中考狀元”,97年及2000年均囊括濟南市中考第壹、二名,2000年及2002年濟南市
中考前十名中,山大附中均占其三。每年各科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近百人次。“因材施教,註重基礎,培養能力,發展特長”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
學校榮譽
由於教書育人成績顯著,學校先後被評為“山東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歷下區學科競賽優勝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中學數學實
驗教材實驗基地”,並確定為“全國嘗試教學實驗基地”,2002年、2003年先後通過了“市級規範化學校”和“省級規範化學校”的達標驗收。連續12年被評為歷下區優秀學校和
教書育人先進單位,2003年被評為濟南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
辦學理念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有著“嚴謹、團結、進取、創新”的校風, “勵誌、勤奮、多思、求新”的學風和“敬業、嚴謹、博學、拓新”的教風,並以“校風好,教育教學成績優異”
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更註重全面發展,不僅是在學習方面,而是在各個方面都很出彩:本校組織了許多次社會實踐,讓孩子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能
早壹步踏入社會,從社會實踐中學習,從社會實踐中理解父母的辛苦等. 今天,山大附中校舍精潔、秩序井然,書聲瑯瑯,笑語歡歌;明天,山大附中人才輩出,桃李芳華
,發展拓新,更加輝煌
校史概況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是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學。她隨著山東大學的誕生而誕生。1901 氣有浩然,學無止境
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在濟南創辦官立山東大學堂,設專齋、正齋(相當於中學)、備齋(相當於小學)。迄今已經102年的發展歷史。100多年來,山東大學附中和山東大學壹樣
,隨著社會的變革,由晚清王朝、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和國,經歷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兩個歷史階段。期間曾幾度更名,有過停辦、重建、合校、搬遷、復校
的多次變革。曾匯納過幾所中學。她在曲折前進的道路上和祖國同呼吸、***命運,培養了大批有真才實學的人才,為提高民族素質教育的發展事業作出了壹定的貢獻。
創立
清朝末年在“廢科舉,興學堂”的浪潮中,山東巡撫袁世凱於1901年上奏《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是年11月《折稿》獲準,在濟南濼源書院正式創辦了官立山東大
學堂。首任校長是政界聞人唐紹儀(時稱管理總辦)。第壹批招收學生300人,分專齋、正齋(中學)、備齋(小學),分齋督課。課程設置除經史子集外,還有社會科學、自然
科學和外國語等課程。學制初為三年,後改為四年。1904年由濼源書院遷入桿石橋新校址(現為山東省實驗中學)。1906年7月將原來的正齋和備齋改稱預科。時任監督為陳慶和
。1910年山東高等學堂增設附屬中學。後因戰亂停辦。1926年6月30日,奉系軍閥張宗昌督魯,下令在濟南重建山東大學,頒布教學大綱(附省立專門六校,高中四校並歸大學辦
理)。1926年7月24日經山東省教育廳決定,將山東省第壹、第二、第六、第十四等四所中學的高中部學生撥給省立山東大學作為附屬中學,同時向社會招生。著名社會科學家、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季羨林先生就是在1926年考入山東大學附中的學生(他1929年轉入由山大附中高中部改設的山東省立濟南高中。1930年以優異
成績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
停辦
1928年8月日軍占領濟南,山東大學遷校臨沂,此後山大附中停辦。全國解放以後,國家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恢復生產並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為此就必須準備大量的各種類
型的建設人才,在這種新形勢的要求下,1952年6月7日,山東大學(山大幾經變遷,此時校址在青島)決定成立附設工農速成中學籌備委員會,山東大學副校長陸侃如為主任委員
,葉錦田等六人為委員。經教育部批準,山東大學於1952年11月附設工農速成中學,同年招收學員138名(原全國婦聯副主席郝建秀同誌就是山大速中第壹屆畢業的學生),由山
大陸侃如副校長兼任速中校長,趙淩同誌任專職副校長,邵平同誌兼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工農速成中學學制四年,***招收學員957人。1953年5月18日山大黨委決定撤銷工農速成中
學臨時黨支部,設立黨總支,決定邵平同誌為黨總支書記。1955年7月28日教育部通知自1955年秋季開始,工農速成中學執行普通中學校歷,53、54年入學的學生壹律改為四年制
。1956年7月10日邵平任山大工農速成中學校長。1958年7月18日工農速成中學分文、理科招收二年制高中班學生100人。是年就原校改為山大附屬中學。同年山大奉命從青島遷入
濟南後,山大海洋學系留駐青島成立山東海洋學院,山大附中易名為山東海洋學院附屬中學。1963年夏,青島市教育局接收了海洋學院附中,更名為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九中學,隸
屬於青島市教育局領導。 山東大學1958年下半年由青島遷至濟南後,著重解決遷校後的問題,於1959年1月5日經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暫不恢復附中。後來由於國家經歷經
濟困難時期和文化大革命非常時期,20余年中山大附中壹直處於停辦階段。
發展
“文革”以後,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教育事業獲得新生並得到迅速發展。當時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絕大多數院校設有附屬中學,且辦學質量較高,多數成為當地的名校。從
客觀上說,山東大學周邊中學較少,山大教職工子女上學難問題突顯出來,重建山大附中已成為山大廣大教職工的願望和要求。1983年初山大黨委經研究,決定籌建中學,校名暫
定為“山東大學職工子弟中學”,並由當時的總務處處長梅恒起同誌任籌委會主任,史佩雲同誌為臨時負責人。校舍臨時設在山大老校二宿舍南門外壹排平房內,同年8月招收高
中壹年級學生壹個教學班24人、初中壹年級學生壹個教學班47人,任課教師6人,學生全部為山大教職工子女。1984年3月24日,“山東大學職工子弟中學”經山東省教育廳正式批
準,核定規模500人。同年8月學校校址遷至山大新校宿舍南院之內。當時在任教職工11人。1984年11月山大任命張金珂同誌為校長,田憲東同誌任直屬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並將
中學定為副處級單位。1985年12月10日經山大批準成立“山東大學職工子弟中學校務委員會”,張金珂同誌任主任,田憲東同誌任副主任。1987年8月子弟中學又由山大新校遷入
山大老校中學新校址,即現在的校址。此時學生已達到500余名,10個教學班(其中4個高中班,6個初中班),在任教職工46名。1989年2月15日,山東省教委批復,將“山東大學
職工子弟中學”更名為“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學校規模擴大,可招收部分非山大職工子女入學。1990年2月28日,山大黨委決定將附屬中學直屬黨支部改為黨總支部,田憲東同
誌任黨總支部書記,萬素珍同誌任副書記。同年2月山大任命宗淑芳同誌為附中副校長。1993年5月山大決定附中高中部暫停招生,重點辦好初中部。1993年7月1日,張金珂同誌調
任泰安師專校長,學校工作暫由田憲東書記主持。1993年10月1日,山大任命尹約林同誌為副校長,分管學校行政工作。1993年在校學生700余人,13個教學班(其中4個高中班,9
個初中班),在任教職工57人。1997年5月山大任命尹約林同誌為校長,宗淑芳、方莉同誌為副校長。1998年12月,山大任命黃琳娜同誌為副校長,並主持學校工作,趙勇、方莉
同誌為副校長。2000年3月山大任命黃琳娜同誌任校長,趙勇、莊曉迎同誌任副校長。2010年在校學生已達27個初中教學班,1700余人,在職教職工102人。2001年3月,田憲東同
誌退休,趙平文同誌調任附中黨總支書記。現有教師壹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