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是個很有氣節的人,他對沒有得到封賞毫不介意,甚至認為自己根本就不該受賞。重耳回國之後,他就假稱有病,回家隱居,侍奉老母,甘守清貧,並且說:"獻公九個兒子,只有國君在世。上天不絕晉國,必定會指派主人。主持晉國祭祀的人,不是國君又是誰?所以,這實在是上天立他為君的。可是,那些跟隨他流亡的人卻以為是自己的力量,這不是在騙人嗎?偷人家的財物尚且要被稱為盜賊,更何況貪取上天的功績,把它當作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罪過當成合理,上面的人對欺騙加以賞賜。上下相互蒙蔽,這就難以相處了!"
後來重耳派人去山中請他下山,他始終不肯,那人就在山上放火逼他出來,最後他和母親燒死在山中也沒有出來!《呂氏春秋》
2、花木蘭: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莊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壹十二載,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木蘭詩》
3、徐庶進曹營——壹言不發《三國演義》 (這個算孝,至於是不是忠,自己看著辦吧。 )
劉備在新野時,徐庶化名單福,投效與劉備,被拜為軍師。<三國誌>所寫,他在沒去曹營的時候已經讓劉備去請諸葛亮,而且已經請到.曹操南下攻劉備的時候,劉備棄新野,奔樊城,走當陽,收夏口的時候,庶於其母走散,其母為操所獲,逼庶投操,庶無奈,為其母,奔了曹操,當陽長阪坡的時候,趙雲殺了個七進七出,為什麽沒有掛,原因是徐庶出了很大的力,當時曹操看趙雲如此厲害,就想生擒趙雲,但是殺了很久沒擒到,謀士就說用弓箭射殺,徐庶說:丞相如果能生擒此人,庶定能將他說服,歸丞相所用,曹操當時下了壹令箭:只要活趙雲,不要死子龍。所以趙雲和阿鬥才能沖出長阪坡,要不是徐庶,10個趙雲也離不開長阪坡。這是他給曹操出的第壹策。
第二:赤壁鏊兵之時,龐統獻連環計,出來後被徐庶抓住了手,說:黃蓋用苦肉計,XX下詐降書,妳有用連環計,妳們是唯恐曹營燒不盡啊?龐統把徐庶拉到壹邊說,君當真要說破我計?庶曰:如果我說破妳計我就不會來找妳了。反正曹營要燒了,妳教我壹個脫身之計?龐統就告訴徐庶,妳在軍中散布流言,說西涼馬騰,韓遂要發兵取長安。於是主動請命去散關防守馬騰、韓遂,逃過赤壁大火。
好像終生就給曹操出這兩個計策,後來演繹裏面就沒在寫到他了。
4、精忠報國與孝敬父母:許世友之忠孝之道(出處不詳,可以寫《許世友將軍傳奇》,反正老師也不會去查,現代書這麽多)
北京醫療條件那麽好,許世友為何不願去呢?當時,許世友就十分清楚自己肝癌的兇險,他怕到了北京,就回不了南京,更回不了他的新縣老家,那麽,又怎麽能實現他死後土葬的願望呢?
對承辦許世友的喪事,黨 中 央和中 央 軍委的指示,均未涉及遺體究竟是土葬還是火化?當時除少數落後地區外,全國都禁止了土葬。南京軍區的上上下下都知道,許世友遺體的處理是特殊的、例外的。
那還是在1956年,在中南海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期間,中央領導默默地傳閱著壹份關於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實行火葬的《倡儀書》。
當時,在這份《倡儀書》後面簽名的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康生、劉少奇、周 恩 來、彭真、董必武、鄧小平……
不久,中***中央召開八大。當《倡儀書》傳到許世友手中時,他不僅沒有簽名,還找到毛澤東,表示自己對火化的不理解。
許世友是個出了名的孝子。這壹點已聞名四鄰。而每當許世友自己做錯事,他便會跪在母親面前,痛哭流涕認錯。
許世友自參加紅軍後,睡夢中常常因思念母親而淚流滿面。他的部隊兩次路過敵占區的家鄉,他都冒險回到家中探母。1952年許世友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他請假回家看母親。此時,離他1932年那次回家,母子二人已經有20年沒有相見了。
那天,許世友翻身下馬,見自家的門口走著壹位老婆婆,壹身襤褸,灰白的亂發猶如壹堆亂草窩,腳上穿著露出腳趾的破棉鞋,身上背著壹捆柴,許世友在那蒼老的臉上尋找著20年前的記憶,卻面目全非。還是母親認出了兒子:“妳是友德娃吧
“娘,我是友德啊!許世友“撲通”壹聲,跪倒在老人家面前,母子抱頭痛哭。許世友為母親擦擦眼淚,站起身,從母親那弱小的肩頭卸下那捆樹枝。他想到自己年邁的老母至今還過著這種艱苦的日子,實在有愧,便又“撲通”壹聲跪倒在母親面前,母子倆再次抱頭痛哭了半個小時。
“友德娃啊,妳大老遠來家壹趟不容易,俺替妳燒水喝,。”許母顫顫地起身,回屋裏燒水。而跪在地上的許世友沒有母親的發話,就壹直跪在那裏。
活著要盡忠死了要守墳
1957年冬天,這時已是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他又壹次回家。此時,許母已是78歲高齡。那天許世友到了家,許母正在餵豬。許世友在她的背後輕輕地喊了壹聲:“娘,俺回來看妳了。”
許母回頭,滿是皺紋的臉上笑出了壹朵花,然而,那朵“花”很快沒有了,她說:“友德娃啊,俺已是78歲的人了,俺母子倆是見壹次少壹次了。”她雙手顫抖著,抱著許世友痛哭起來。
許世友這位全國聞名的將軍,在母親面前卻像個孩子,他伴隨著母親,嗚嗚地哭。
1959年許世友探親,許母已經作古。許世友跪在母親的墳邊,喃喃自語:“娘,忠孝難全,妳老人家健在時我未能服侍妳,我死後,壹定來為妳守墳。”
1979年10月22日,許世友決定死後回到母親身邊,他有了土葬的想法。於是,他給大兒子許光寫了壹封信:
許光:郵去現金伍拾元整,用這筆錢給我買壹口棺材。我死後不火化,要埋到家鄉去,埋到父母身邊,活著精忠報國,死了要孝敬父母。
我今年74歲了,身體很好,活到八九十歲,也只有十多年了,妳們可以先作準備。
1985年剛過了元旦,許世友交代秘書給黨中央寫了報告,說自己來日不多,對組織別無他求,要求黨 中 央在他死後實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參加革命,報效生母不足。活著盡忠,死了盡孝,葬在老母墳邊以盡孝道。
時間壹天天過去了,將軍的病情壹天天地惡化,他經常在朦朧中詢問報告是否有了回復。
許世友要求棺葬的報告送到北京,中央領導和中央軍 委 領導傳閱,全國解放後,除了任弼時沒有火葬,誰有這個膽量要求土葬?誰也作不了這個主。最後,報告送給了鄧小平,請他拍板。
壹紙通行證司令魂歸鄉
鄧小平最了解許世友,他瞻前顧後,最後感到許世友畢竟是許世友,全中國只有壹個,便在報告上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10月26日上午,中 顧 委副主任王震受鄧小平委托來到南京軍區,鄭重地傳達了鄧小平的意見。他說:“許世友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壹生,是壹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鄧小平同誌簽的特殊通行證,這是特殊的特殊。”
王震壹連說了七個特殊,這在當今中國領導層中,誰能有這種評價和待遇呢?鑒於鄧小平對許世友的這些高度評價,誰還能提什麽意見呢?
10月31日下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南京向許世友遺體告別時,剛剛還是萬裏無雲的天空瞬間突變,電閃雷鳴,持續了20分鐘後,天空又是壹片晴朗。有人神秘地說:“老天爺哭了,它這是為許司令送行啊!
棺木的原材料,是廣州軍區司令員尤太忠派人到廣西的原始大森林裏采伐的楠木。南京軍區工程機械連在10月22日來到了萬山之腹的許世友家鄉新縣許家泵的墓址,開挖墓穴,迎候老司令魂歸故鄉,歸依高堂。
許世友土葬的消息並沒有公開。靈柩歸故裏的日期只在極少數高層人物的掌握和籌劃之中,越發將許世友的葬禮搞得神秘化,人們都在暗地裏竊竊猜測。
11月7日晚11時,護靈柩的官兵們突然接到整裝出發的緊急通知,擔負護送靈柩的負責人、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範誌倫在11月8日零點整時舉起右手,用力壹揮,朝靈柩車隊低聲命令:“出發!”
11月9日淩晨車隊抵達新縣許家泵。由於事先沒有通知任何人,車隊抵達時又是半夜時分,所以,沒有任何人迎接,壹切都是悄悄進行的。
許世友靈柩到達墓地時,早已等候在此的工兵官兵們忙開了,除了鐵鍬鏟土的聲音,四周靜得出奇。
東方終於露出壹絲魚肚白,千山萬嶺披上彩霞之際,隆重而又秘密的特殊葬禮終於順利完成,我們的老司令許世友同誌終於入土為安。從此,猶似唐詩宋詞中描述的青溪繞田的小山村增添了壹景:英雄許世友之墓。
許世友的墳塋緊靠著父母的墓穴,了卻了他“死後盡孝”最後的心願。墓穴坐落在青山綠樹叢中,卻沒有任何的修飾,當時中央規定,不許設墓碑。可是,由於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反映,壹年後,由王震出面提出,為許世友豎了壹塊高高的花崗巖石碑,著名畫家範曾手書七個大字:許世友同誌之墓。
到墓前瞻仰的人們,暗地裏傳說著許世友的墓穴中存放著幾件“寶貝”,這確有其事,也是公開的秘密。為了寄托哀思,在靈柩裏放了幾件物品:許世友生前戴的奧米茄手表,天天收聽的半導體收音機,壹瓶茅臺酒,壹支心愛的獵槍及壹百元人民幣。
有人說,這幾件隨葬品了不得啊!它們有著特殊的意義:酒--壯膽;槍--打鬼;錢--買路。許世友到哪裏都會通行無阻。
5、崔沔天性至孝,他的母親雙眼失明,他就傾家蕩產到處求醫,為母親治療眼睛;事奉母親三十年,非常的恭敬小心;連晚上都不把帽子和外衣脫下來。每當遇到了佳節,或是美景良辰,他壹定扶著老母親赴宴,和大家有說有笑,使母親忘掉失明的痛苦。後來母親過世了,崔沔傷心到吐血;並且發心為母親終身吃素;他愛哥哥姊姊,就跟愛母親壹樣,他對外甥侄子,好過對自己的孩子。所得的薪俸,都分給了親人,並且說:‘母親既然已經過世了,我沒有辦法表達對母親的孝心,想她老人家在生的時候,最掛念的,就是哥哥、姊姊、外甥和侄子,這四五個人了;所以我都要好好的厚待他們,這樣做,或許可以安慰母親在天之靈啊!’後來崔沔官做到了中書侍郎,他的兒子佑甫,為賢明的宰相。唉!像崔沔這種人實在是位真正的孝子啊!母親在生的時候,能夠盡力的使老人家歡心,母親過世以後,又能夠完成他老人家的心願;然而世上卻有身居富貴有錢有勢,對待自己的同胞兄弟姊妹,卻和陌生的路人壹樣;刻薄自己的雙親、嶽父母,就如同對待普通的客人壹般;看到崔沔這樣的孝心,能夠不感到慚愧嗎?湘清按感應篇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