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誰是鄒翔?

誰是鄒翔?

鄒翔,青年鋼琴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武漢音樂學院客座教授,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學士、碩士、藝術家(博士)文憑獲得者,加拿大Honens國際鋼琴大賽最年輕金牌獲得者,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二屆青年教師獎獲得者。

藝術成長和獲獎經歷:

出生於中國湖南,1980,四歲開始學習鋼琴。九歲考上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以第壹名的成績升入附中。十三歲時,他舉辦了他的第壹場個人演唱會。十六歲時,他在音樂會上演奏了肖邦的全部二十四首鋼琴練習曲,並開始在國內外鋼琴比賽中獲得許多重要獎項。先後師從李道昀教授、張育青教授和趙曉生教授。

在65438-0999-2007的八年間,他以全額獎學金就讀於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成為該校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先後獲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藝術家文憑的鋼琴家(茱莉亞音樂學院每年只在全球招收不超過兩名鋼琴家攻讀藝術家文憑)。在校期間師從傑羅姆·洛文塔爾、羅伯特·麥克唐納等世界著名鋼琴家和教育家,獲得吉娜·巴考爾鋼琴比賽獎和茱莉亞音樂學院各種獎學金。二十三歲時,鄒翔從壹百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鋼琴家中脫穎而出,獲得加拿大霍恩斯國際鋼琴大賽壹等獎,成為大賽最年輕的金牌得主,開始頻繁活躍在世界音樂舞臺上。

藝術體驗:

鄒翔已經在四大洲的50多個城市表演過。他的著名音樂會包括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拉維尼亞音樂節、加拿大國家藝術中心、意大利布索尼音樂節、瑞士維多利亞布爾音樂節、新西蘭奧克蘭藝術節、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北京現代音樂節、中山音樂廳、北京音樂廳、上海音樂廳。他曾與著名指揮家、邁克爾·蘭開斯特、馬克斯·波默、邁克爾·克裏斯蒂、陳佐湟、、邵恩、張等加拿大、美國及中國著名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近20首鋼琴協奏曲。

鄒翔灌錄並出版了兩張個人專輯,分別是梅仙的《凝視二十個嬰兒》、舒伯特的《降B大調奏鳴曲》和戈多夫斯基的《帕薩卡利亞》。他還錄制了普利策獎得主斯帕雷特蘭的鋼琴室內樂。這些記錄在中國、加拿大和美國出版。加拿大國家廣播公司、紐約古典音樂臺、芝加哥古典音樂臺、克利夫蘭古典音樂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北京藝術廣播電臺、湖南衛視、環球郵報、紐約音樂會評論、環球時報、紐約太陽報、明星電訊、卡爾加裏哈羅德、環球郵報、世界日報、星島。

鄒翔近年來在演奏現代音樂方面的成就令人矚目,國際媒體稱他為“演奏現代音樂的冠軍”。2006年,鄒翔委托中國著名作曲家葉小鋼專門創作了鋼琴曲《納木錯》,並在美國卡耐基音樂廳舉行的獨奏音樂會上進行了全球首演。鄒翔在2006年北京現代音樂節上舉辦了壹場現代鋼琴作品專場音樂會,演奏了近十首來自世界各地的現代作曲家的鋼琴作品。2008年,為紀念梅仙誕辰壹百周年,鄒翔在北京現代音樂節舉辦了梅仙鋼琴代表作《凝視二十嬰》中國首演音樂會,在音樂界和媒體上引起轟動,被視為創舉。他是第壹位完整演奏這兩小時現代經典作品的中國鋼琴家。他還演奏過利蓋蒂、盧托夫·拉夫斯基、科裏·加裏亞諾、勒夫斯基、斯托德、柯尼斯、陳其鋼、周龍、趙曉生、黃若、溫德清、金祥等現代作曲家的獨奏和室內樂作品,以及陳毅、葉小剛、湯健萍、劉健、於洋等的五首鋼琴和樂隊作品。2012,鄒翔將在中國首次舉辦利蓋蒂鋼琴練習曲全集。

學術活動:

鄒翔多次受邀在世界著名音樂學院舉辦公開課和講座,包括歐柏林音樂學院、西北大學、羅斯福大學芝加哥表演藝術學院、首都大學、多倫多大學、卡爾加裏皇家山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在國家級專業音樂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和文章。學生多次在國內外鋼琴比賽中獲獎,包括香港亞洲青少年鋼琴比賽、全國“珠江凱薩城堡”青少年鋼琴比賽、中央音樂學院“學院杯”比賽等。他還多次擔任國際和國內鋼琴比賽的評委。

編輯這壹段,《環球時報》采訪了著名青年鋼琴家鄒翔——“點亮古典音樂”

鄒翔

對於那些對古典音樂有些隔閡的人來說,他們可以聽聽年輕鋼琴家鄒翔的建議,放松壹下:“如果觀眾在壹段音樂的樂章之間鼓掌,這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這不是壹個錯誤,我仍然會對他微笑。”從他蓬松的頭發、牛仔褲和運動鞋很難看出他的職業。鄒翔是中央音樂學院最年輕的鋼琴教師之壹。

鄒翔壹只腳涉足演藝圈,另壹只腳涉足學術界。他的使命是向人們推廣新的音樂和新的音樂態度。這是他之前巡演時無法完全做到的。“作為現實世界中的年輕音樂家,組織音樂會的經紀人會更喜歡我演奏肖邦等更受大眾歡迎和接受的作品。但現在對我來說,我可以更獨立地選擇自己的藝術道路,並與他人分享我的藝術想法,”他告訴《環球時報》。

作為中國年輕的音樂人,鄒翔有著獨特的視角。他認為現在很多音樂學習者已經失去了學習音樂的目的和本質。在英語中,“玩”這個詞是“玩”,意思是享受玩耍。但我不認為這種狀態可以在我們的音樂學習過程中體驗到,”鄒翔解釋道我的學生會告訴我,他們想成為壹名優秀的學生,或者拿到文憑,找到壹份好工作。這些磁帶的壹些功利目的與音樂本身無關。所以,我最大的挑戰是激發他們對音樂真正的興趣和熱情。"

許多在中國學習古典音樂的學生承受著來自父母的巨大壓力。鄒翔很清楚這種情況,而且是太理解了。鄒翔出生於湖南,曾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小學、上海音樂學院附屬中學和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我還清楚地記得第壹天去茱莉亞音樂學院宿舍報到的情景。我抱著兩個大箱子站在那裏,整個人都很緊張,甚至有點顫抖。我想我被壹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嚇到了。”鄒翔壹邊回憶,壹邊微笑。

雖然他師從兩位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塔姆塔爾和麥克唐納,但他認為他從課堂外的音樂環境和土壤中學到了更多。“在紐約的頭兩個月,我聽了40場各種類型的音樂會。從中獲得的藝術營養應該相當於跟壹位大師學習兩年,”鄒翔說。

正是在美國留學期間,他發現西方國家對音樂學習的態度與中國截然不同。現在他也試著給自己的學生灌輸壹些學習態度。“在中國,很多時候學音樂是為了追求壹種成功;來證明‘我是誰’或者‘我有多優秀’,但是在美國,我看到了更多的與音樂和生活的融合,以及壹種享受感。”

“在國內,有時人們會認為年齡和資歷與個人價值之間存在必然的比例關系。其實這也不壹定完全正確。世界上許多偉大的音樂都是在作曲家年輕時創作的。鄒翔今晚的演出證明了這壹點。舒伯特的降B大調奏鳴曲是作曲家後期的大型作品。舒伯特寫作時才31歲。李斯特寫《歐伯曼谷》的時候才二十多歲。鄒翔認為音樂會的壹大亮點是36歲的法國作曲家梅仙創作的不朽名曲《二十個厄爾尼諾的沈思》的選段。

梅仙的音樂充滿了模糊的調性和短命的線條,靈感來源於他對鳥鳴的迷戀。這部由20首樂曲(樂章)組成的兩小時大型作品,被認為是20世紀鋼琴的傑作,是法國晚期印象派音樂的巔峰。鄒翔認為東方音樂傳統和美學與法國印象主義有某種默契。

“中國人很容易接受法國印象主義。與結構感更強的德奧音樂傳統不同,音樂中的壹些東西更具體、固定、細致,而中國的傳統審美天生就是印象派的。它給了人們更多的想象力。”

鄒翔是第壹位在梅縣首演《二十聖嬰沈思》並將其錄制成唱片的中國鋼琴家,該唱片預計將於4月發行。他對未來中國音樂的關註是全方位的:“我的期待不僅僅是能夠演奏好舒伯特和梅仙並得到認可,更是能夠因為演奏和研究過中國很多優秀作曲家的音樂而被人們記住,比如陳怡和葉小鋼。”

中國持續崛起,鄒翔希望呼籲更多人關註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而不僅僅是政治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他說,“音樂縮短了人與人、國家與文化之間的距離。也許是我年少天真地希望大家和我壹樣關註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發展、傳承和創新。但即使我們呼籲人們,介紹這項長期工作的重要性和未來方向,讓人們和社會對此進行反思或采取壹些行動,我認為這已經很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