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字代表吉祥。羊的形象歷來是可愛的、溫順的。羊是人類的忠實朋友,是人類的親密夥伴。那就讓我們壹起,在世界文明史中,在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感受漢字的魅力,讀懂漢字“羊”的前世今生——
“羊yang”字的造字方法,仍然叫做“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雖然略有不同,但都像簡化了的壹只羊頭:彎角雙耳,特別是突出了彎卷的羊角,使人壹看便知不是別的動物,而是壹只羊。
據說孔子在見到這些象形文字後,驚嘆不已:“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羊”在華夏文化中,乃十二生肖之壹,與十二地支的“未”相配。羊,也是姓氏之壹,《廣韻》認為:羊姓出自泰山,乃是春秋時代羊舌大夫之後。
羊的性格溫順和善,食草而不與人爭食,更不會傷害人類。羊之奉獻,肉可食、皮可衣,既可果腹又能保暖。由此古人從實用、功利出發,把羊視作大吉大利的吉祥征兆。
古代物品上常有“吉羊”二字的文飾,這個“單”也就是後世的“祥”字。例如《漢元嘉刀銘》上便刻有:“宜侯之,大吉羊。”
上圖為傅抱石蘇武牧羊圖橫幅《蘇武牧羊圖》橫幅,畫作於癸未年(1943年)。傅抱石繪,紙本,設色,縱62cm,橫84.8cm。
此圖畫定格在漢朝將領前來迎接蘇武歸國的壹幕:此圖作於抗戰晚期,畫家借助蘇武的故事表達了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和抗戰必勝的的信心,其意深遠。
《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楊朱是戰國時代的人。 有壹天,楊朱的弟弟楊布穿了壹件白衣服出門。回來時,因為天下雨,就在朋友處借穿了壹件黑衣服回來了。他家的狗追著他狂叫。楊布很生氣,拿了棒子要打狗。楊朱勸他說:“不要打狗了,妳平心靜氣的想壹想:假使妳的狗出去的時候,是壹條白的,回來時變成了壹條黑狗,妳是不是就能認出來呢?”
楊朱的鄰居走失了壹只羊。鄰居全家出動去找尋,又來找楊朱的學生幫忙。楊朱說:“只是丟了壹只羊,為什麽要那麽多人去找呢?”鄰居說:“因為岔道太多。”晚上大家空手回來了,楊朱問:“怎麽去了這麽多人還找不到呢?”鄰居說:“哎,岔道上還有岔道,我們不知道羊跑到哪條路上去了。”楊朱壹整天都沒有說話。 “歧路亡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下壹講呢,我們會逐步為大家圍繞“羊”字講上圖中的文字壹壹講解,進而解開他們與羊字之間的關系,揭示文字之間的親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