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五花八門被記載在《虞初新誌.孫嘉淦<南遊記>》中:伏龍以西,群峰亂峙,四布羅列,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分別是兩種行軍打仗的陣法,五花對應五行,八門對應八卦,這兩者都以變化多端,讓人眼花繚亂所著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後來五花八門也被人用來形容江湖中的幾種行當,五花:金菊花 —— 比喻賣茶的女人;
木棉花 —— 比喻上街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 —— 比喻酒樓上的歌女;
火棘花 —— 比喻玩雜耍的人;
土牛花 —— 比喻壹些挑夫。如五行壹樣,壹種花就代表壹種特定的職業,而八門則更加的繁雜。
八門:八門分別為巾、皮、彩、掛、平、團、調、聊,雖說都是市井中的行當上不得臺面,不過也成了這紛紛攘攘的江湖中重要的壹環。
巾:巾也稱為金,江湖中人相面算卦的總稱。
皮:這裏的皮不是買賣皮草的商販,而是賣草藥的郎中。
彩:變戲法的人被稱為彩立子,是現代魔術的原型,仙人摘豆就是比較出名的戲法。
掛:打把勢賣藝的統稱,這些人在開張之前,都會在旗桿上掛上自家的名號,所以也被稱為掛子行。
平:平就是茶館當中的說書人,壹把扇子、壹身大褂、壹塊醒木就是自家行當了。
團:說的是賣唱,咱們都見過這樣的電影橋段,壹個老漢拉著二胡,壹個小娘子咿咿呀呀的唱著小曲,這就是現在街頭賣唱的原型。
調:民間的紮紙匠人,要有大戶人家辦席請唱戲的班子,也是他們幫著給搭棚子。
聊:這裏指的不是聊天,而是在高臺唱大戲的行當,班主帶著戲班子哪裏有活哪裏走,到現在都有這樣的班子活躍在鄉鎮農村。
雖然五花八門在舊時代處於社會的底層,不被士農工商所認可,但這些底層人民養家糊口的行當,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都蹦發出勃勃的生命力,並沒有被時代所淘汰。點贊關註,每天帶給大家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