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起義的原因:當時正是明朝末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朝廷正治斧敗,土地兼並嚴重,農民破產,壓迫剝削日益加重;天災人禍不斷發生。李自成所在的陜西當時正逢連續幾年的旱災,人民無法生活;
個人原因:李自成21歲那年因打傷了地主,逃到銀川當壹名驛卒。崇禎三年(1630年),李自成所在驛站被裁撤,遂失業(無生活來源)。
當時全國到處都有農民起義爆發。1627年,陜北白水縣農民王二率領數百農民揭開了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1628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紛紛起兵響應。李自成遂於1630年前後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
擴展資料:
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
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陜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占西安。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
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陜西抗擊清軍。
百度百科--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