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韶關和清遠兩個地級市,粵北地區北與江西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
具體包括韶關市所轄南雄市、始興縣、仁化縣、樂昌市、乳源瑤族自治縣、曲江區、翁源縣、新豐縣、湞江區、武江區等10個縣(市、區)和清遠市所轄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陽山縣、英德市、佛岡縣、清新區、清城區等8個縣(市、區)。
粵北漢語方言十分復雜,除了廣泛分布的客家話外,尚有歸屬未明的“粵北土話”(《中國語言地圖集》稱為“韶州土話”)及粵語、閩南方言島和西南官話。
擴展資料:
粵北語言文化
粵北地區在漢代前以百越話為主,此後至唐朝中期以韶州土話為主的,唐朝中期以後逐漸發展為以客家話為主。1938年10月日本入侵廣州,1939年2月省政府遷址韶關,韶關作為戰時省會。
當時有大批的廣州人湧到韶關避難,於是也就把廣州話帶了過來。 至今客家話在粵北地區仍是分布最廣的方言,粵語則通行於清遠及韶關城區,但清遠不少人同時通曉客家話及粵語。清遠地級市全境已可以通行粵語,客家話的優勢地位有逐漸被粵語取代的趨勢。
粵北地區的客家話主要分為兩類語腔,即粵北片和粵臺片(韶南小片)。粵北片客家話分布在南雄、仁化、始興、乳源、樂昌,屬於客家民系中的江汀民系。韶南小片客家話分布在曲江區、英德、翁源、新豐,屬於客家民系中的循衍民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粵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