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高中地理16種常見地貌

高中地理16種常見地貌

高中地理16種常見地貌如下:

1、喀斯特地貌

是由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也被稱為巖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蝕力和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2、丹霞地貌

是由巨厚的紅色砂巖、礫巖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巖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總稱。它發育於侏羅紀到第三紀,形成於流水、重力作用和風化剝蝕外力長期***同作用的結果。

3、風積地貌

是壹種在地表形態由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地形。它主要受到古河流沖積物、現代河流沖積物、沖積-湖積物、洪積-沖積物、冰水堆積物和基巖風化後的殘積物等因素的影響。

4、黃土地貌

是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土狀堆積物,由於流水侵蝕作用形成,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5、崩塌

崩塌是壹種常見的地貌形式,可分為山崩、塌岸和散落而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崩塌地貌。

6、冰川地貌

由冰川的侵蝕和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7、雅丹地貌

是中國內陸荒漠裏的壹種地貌景觀,由壹系列斷斷續續的長條形土墩和凹地溝槽間隔分布組成。

8、重力地貌

坡地上的巖體或土體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發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態,由於坡地重力所移動的物質多為塊體形式,故又將這種移動稱為塊體運動。

9、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是多種因素***同作用的地貌,包括構造運動、海水動力、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

10、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最經常、最活躍的地貌作用,它貫穿於河流地貌的全過程。

11、土溜

土溜是重力地貌與流水地貌之間的過渡性地貌類型。

12、湖泊地貌

湖泊地貌是由湖水作用引起的,包括湖浪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

13、火山地貌

火山地貌是由地殼內部巖漿噴出堆積成的山體形態。

14、高原

高原是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等高原地區在長期連續的大面積地殼擡升運動中形成的。高原海拔壹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15、地下河

地下河是壹種地貌,也被稱為“暗河”、“伏流”。由於巖溶作用在大面積石灰巖地區形成溶洞和地下通道,地面河流往往經地面溶洞,潛入地下形成暗河。

16、沙漠、沙丘地貌

沙漠、沙丘地貌是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它們主要由新月形沙丘、沙丘鏈、沙壟和沙地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