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於柯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於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以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於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
編輯本段註釋 這裏所選的是《史記》中《刺客列傳》的第壹部分。
事:輔佐
好力:喜歡勇士。力,有力之士。
敗北:戰敗。
遂邑:今山東寧陽縣。
和:求和。
柯:齊邑,今山東陽谷縣阿城鎮。
盟:結盟。
左右:指齊桓公身邊的人。
莫:沒有人。
壞:倒塌。
圖:考慮,計議。
許:答應
既:副詞,已經。
北面:面朝北。
就:趨向,回到。
顏色:臉色。
辭:言語
與:給。
倍:通“背”,違背。
約:約定。
快:快意。
亡:失去,丟失。
盡:所有。侵地:被侵占的領土。
編輯本段譯文 曹沫,是魯國人,憑借勇力侍奉魯莊公。莊公十分喜好勇士,曹沫為魯國將軍,與齊國作戰,三戰三敗。魯莊公害怕了,就獻上遂邑這塊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為將。
齊桓公答應和魯國在柯地會盟訂約。桓公與莊公已經在壇上訂了盟約,曹沫手持匕首脅迫齊桓公,桓公左右沒有人敢動手,問道:“妳想幹什麽?”曹沫說:“齊國強魯國弱,而貴國侵犯魯國也太過分了。現在魯國城墻塌壞就能壓到齊國國境上,大王壹定要考慮考慮這件事!”桓公於是答應全部歸還魯國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說完話,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壇,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臉色不變,言辭從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棄自己的誓約,管仲說:“不可。貪圖小利來使自己快意,在諸侯中失去信義,失去各國的幫助,不如給他。”這樣,桓公就割還了侵占的魯國領土,曹沫三次戰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還給了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