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體學的適合性原則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論文關鍵詞: 文體學 適合性原則 英語詞匯教學
論文摘要: 文體學的適合性原則與英語詞匯教學密切相關。詞匯文體特征的講授有助於提高學生英語詞匯的運用能力,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本文通過分析文體學的適合性原則與英語詞匯教學的關系,旨在說明適合性原則理論對英語詞匯教學的指導作用。
壹、引言
文體學是研究語言表達方法和效果的壹門學科。英國著名作家Jonathan Swift在致朋友的信中對文體學的真諦作了簡明而精辟的總結:?Proper words in proper places make the true definition of style.?(在恰當的地方使用恰當的詞,這就是文體的真實定義)。語言的運用必須符合特定場合的要求,不同的交際環境、交際方式、交際對象和交際目的要求人們使用不同的?語言?。文體學中的適合性原則(The Principle of Appropriateness)是言語交際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最重要的原則之壹。文體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正是?語言對場合的適合性?(王左良、丁往道,1987)。詞匯是言語構成的最基本要素,而文體學正是以詞匯的使用為基本研究對象。本文將從文體學的適合性原則出發,根據英語詞匯的文體色彩、使用場合、情景語境等特征對其進行歸類分析,從而揭示文體學的適合性原則與英語詞匯教學的關系,以及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二、英語詞匯的文體特征
文體學的適合性原則決定了詞匯的.選擇和使用。詞語的文體色彩是約定俗成的,有些詞語主要用於口語,有些詞語則主要用於書面語。教師講授英語詞匯時要結合文體學的適合性原則,使之措詞得體,從而收到良好的表達效果。根據詞匯的文體特征,王萍(2000)將英語詞匯劃分為五種變體。
1.正式體與非正式體(formality and informality)。正式體是發音、詞匯和句子結構極其嚴謹的語言,主要用於典禮、儀式、正式演講、報告等場合。非正式體則是在日常生活場合中使用的詞匯。舉例來說,以下兩句,語義相同,但場合不同,所用詞匯也就不同,體現了正式體與非正式體的區別。例如:
(1)Ladies and gentlemen,I am honored to present my viewpoint to you.
女士們、先生們,很榮幸能向各位闡述我的壹點拙見。
(2)Ok,everybody,I am very happy to talk about something to you.
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大家壹起聊聊。
2.標準語與非標準語(standardization and non-standardization)。根據王宗炎主編的《英語教學語言學詞典》,標準語?是壹種語言中地位最高的語言變體,它在本社群或民族中最有威望?。而非標準語的口語和書面語在發音、語法或詞匯上跟標準語不壹致,語言形式比較隨意。下列是幾組相對應的標準語與非標準語:have got to (gotta),going to (gonna),gentleman (gent),want to (wanna),because (?cause)。
3.口語體和書面體(colloquialism and literaryism)。口語體多用於日常談話,書面體則主要用於文學作品、公眾演講等鄭重場合。如日常談話中會使用fire,而相對應的conflagration則用於書面語。下列幾組詞匯體現了口語體與書面體的對應關系:cop對應policeman;guy對應fellow;loo對應lavatory;kids對應children。
4.俚語(slang)。俚語用於日常會話,不宜在正式場合使用。但俚語的恰當使用,有時可使語言新穎、生動、活潑,增強表現力和感染力,使人耳目壹新。比如?香煙?被形象地稱為cancer stick;?逃學?亦被形象地稱作cut class。
5.語域與方言(register and dialect)。語域是指特定群體所使用的特殊語言變體,尤指行業慣用語。例如shot在體育方面有?射門?、?投籃?之意;minor為法律用語,指代child;cardiac arrest為醫學用語,等同於heart attack。方言大抵分為區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區域方言指不同國家或同壹國家的不同地區使用的語言變體,如美國英語與英國英語、約克郡方言與蘇格蘭方言。社會方言是指社會各階層因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不同而使用的語言變體,代表了某社會階層的價值觀(顧曰國,1990)。比如下層社會的人喜歡用詞語縮略形式,例如:chocs(chocolates),tellv(television)等。
三、文體學的適合性原則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示
英語詞匯浩如煙海,因而措詞造句時常難以抉擇。文體學的適合性原則正是強調了言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context)、特定的場合(situation)下,以特定的方式(mode),與特定的對象(object)來完成特定的目的(aim)的交際行為(吳安萍、胡洪霞,2004)。毫無疑問,文體學的適合性原則對英語詞匯教學起著指導作用,因而教師有必要把文體學知識引入英語詞匯教學,作為詞匯研究、講授的參照標準,從而幫助學生辨清詞匯的具體意義,在使用場合,做到用詞合理、恰切、靈活。綜合起來,文體學的適合性原則對英語詞匯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1.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正確性?與?適合性?的統壹
偉大的哲學家,語言哲學的奠基人維特根斯坦在他的巨著《哲學研究》第43節斷言:?壹個詞的意義是它在語言中的用法。?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只掌握詞匯的本體意義是遠遠不能滿足遣詞造句和語篇生成需求的,還須考慮到言語交際是否實現了?適合性?。中國人學英語,往往只註重語言的?正確性?,而忽視其?適合性?,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應做到?正確性?與?適合性?的辯證統壹。還是以conflagration和fire為例,在詞義表達上,二者的所指都是?火?。但如果不考慮二者的文體特征而混淆使用,可能會引起交際障礙:
A:What happened last night?
B:A conflagration occurred but no casualties reported so far.
A:What?You mean a fire broke out but no person died?
從以上會話情境可以看出B使用?conflagration?與?casualties?雖然詞義表達無誤,但顯然不適合日常交談的情景語境,A對B所使用的書面語感到很拗口,所以在回答時用了?fire?,?broke out?這樣的日常用語。窺木見林,在英語詞匯教學要做到詞匯?正確性?與?適合性?的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