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頓時文言文

頓時文言文

1. 強項令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強項令

作者:董宣

原文:

陳留董宣為洛陽令。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驂乘。宣於夏門亭侯之,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

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捶殺之。宣叩頭曰“願乞壹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聖德中興,而縱奴殺人,將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須捶,請得自殺。”即以頭擊楹,流血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主曰:“父叔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壹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能搏擊豪強,京師莫不震粟。

譯文:

光武帝召任董宣為洛陽令。當時湖陽公主的仆人白天殺了人,因為躲進公主府,官吏無 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時候,又叫這個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門亭等候,他見到公主的乘 車走過來,就勒住馬紐叫車停下來,用刀畫地不準再走,大聲責備公主的過錯,喝令仆人下車,當場殺死。

公主立即回宮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大怒,召見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頭說: “請讓我說壹句話再死!”光武帝說:“妳想說什麽?”董宜回答:“皇帝神聖明智,使漢家 天下得到復興,可是卻放縱奴仆殘害良民,這又怎能治理國家呢?我不須用杖打,請準我自殺!”隨即用頭撞柱子,流血滿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監拉住董宣,叫他給公主叩頭認錯。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頭,董宣用兩只手支在地上,始終不肯低頭。 公主對光武帝說:“ 文叔當老百姓的時候,保護逃亡的人,官吏不敢進門抓人。現在當了皇帝,還制服不了壹個 小地方官嗎?”光武帝笑著說:“做皇帝和當老百姓可是不二柞呵!”於是賜予董宣為“強項令”,賞錢三十萬,董宣把它全部分給了下邊官員。從此,他打擊豪強,那些豪強沒有不心驚膽戰的。京城裏稱他為“臥虎”,歌頌說:“桴鼓不鳴董少平。”親,采納喲麽麽噠

2. 強項令文言文翻譯

董宣,字少平,陳留郡圉地(在今河南開封縣陳留鎮)人。……後來被特例征召為洛陽縣令。當時湖陽公主的家奴白天殺了人,因為藏匿在公主家裏,官吏無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門,就用這個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門外的萬壽亭等候,攔住(公主的)車馬,用刀圈地,大聲說公主的過失,呵斥家奴下車,接著便把家奴打死了。

公主立即回到宮裏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極為憤怒,召來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頭說:“希望乞求說壹句話再死。”光武帝說:“想說什麽話?”董宣說:“皇帝您因德行聖明而中興復國,卻放縱家奴殺害百姓,將拿什麽來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鞭子打,請求能夠自殺。”當即用腦袋去撞擊柱子,(頓時)血流滿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監扶著董宣,讓他磕頭向公主謝罪,董宣不答應,(劉秀讓小太監)強迫他磕頭,董宣兩手撐地,壹直不肯低頭。公主說:“過去弟弟做百姓的時候,隱藏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門。現在做皇帝,威嚴不能施加給壹個縣令嗎?”光武帝笑著說:“(做) 皇帝和(做)百姓不壹樣。”當即命令:“硬脖子縣令出去!”賞賜三十萬錢。董宣把它全部分給手下眾官吏。從此捕捉打擊依仗權勢橫行不法之人,沒有誰不害怕得發抖。京城稱之為“臥虎”。歌頌他說:“沒有人找董宣擊鼓鳴冤。”

強項令

(董宣)當了五年洛陽縣令。七十四歲時,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見布做的被覆蓋著屍體,(董宣的)妻子和兒女相對而哭,家裏只有幾斛大麥,壹輛破車。光武帝很傷心,說:“董宣廉潔,到他死我才知道。”因董宣曾經做過年俸二千石的官員,便賞賜(系印鈕的)綠色絲帶,並按大夫的禮節安葬。

3. 曲突徙薪文言文

曲突徙薪

發音qū tū xǐ xīn

釋義曲:彎;突:煙囪;徒:遷移;薪:柴草。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竈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出處《漢書·霍光傳》:“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竈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裏***救之,幸而得息。”

典故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裏作客,看見主人家的竈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做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裏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是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妳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心得壹般人認為,足以擺平或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棘手問題的人,就是優秀的管理者,其實這是有待商榷的,俗話說∶“預防重於治療”,能防患於未然之前,更勝於治亂於已成之後,由此觀之,企業問題的預防者,其實是優於企業問題的解決者

1.秉:掌握 2.害:嫉妒,怨恨 3.宜:應該 4.至:到 5.過:拜訪。 6.突:煙囪 7.傍:同“旁”,旁邊。 8.更:改變 9.不者:如果不這樣的話。不:同“否”,否則。 10.且:將要 11.嘿(mò)然:不說話的樣子。嘿,同“默”。 12.應:應答 13.俄而:不久 14.息:同“熄”,滅。 15.灼(zhuó )爛者:被火燒傷的人。灼,燒。 16.次:按次序 17.坐:同“座”,座位。 18.錄:采納引申為邀請 19.鄉(xiàng)使:當初如果。鄉同“向”,壹向,從前;使,假如。 20.亡(wú):同"無",沒有。 21.乃:於是,就 22.寤:同“悟”醒悟,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