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露天開采:壹般情況下,鉆石礦就是環繞著金伯利巖管開采的,管道中間是優質鉆石最密集的地方,其特征通常是壹個個巨大的洞坑。當金伯利巖石管道被發現時,采礦工人從地表面垂直向外挖掘。
二、地下開采:這種開采方式更安全也更有效益,特別是隨著挖掘過程越來越深入,很難去判斷是否要繼續挖掘來擴大礦坑。 而地下開采只需要打通壹條隧道進入地表下提取鉆石即可,這樣做更為合理,且危險性更低。有時還使用地下開采與露天采礦相結合的混合式開采,從礦坑中打壹條隧道進入周圍的巖石。
三、從礦場中提取金伯利巖:金伯利巖可被人工爆炸從地殼上松開,大量的巖石被爆炸炸毀,但不能在現場對其進行檢測裏面是包裹有鉆石,必須用大型卡車和蒸汽鏟將它們被轉移到另壹個地方進行處理和鉆石提取,壹般來說壹個鉆礦每噸巖泥中有0.5克拉的鉆石。
四、沖擊采礦:江河溪流會順勢把金伯利巖石帶到河床、岸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擊砂礦床。沖擊采礦又被稱為人工采礦,因為采礦者要到沖擊砂礦床去人工尋找鉆石。與金伯利巖管道的距離越遠的地方,鉆石的產量就越低,鉆石的分布密度也更稀疏,因此沖擊采礦並不適用於工業鉆石開采。
擴展資料
壹、伯納特兄弟於1870年發現了金伯利金剛石礦。正是這壹發現,使人們知道了在哪種巖石中有可能含有金剛石。那是壹種在遠古時代的巖漿冷卻以後所形成的火山巖。在那些出產石榴石和橄欖石的地點,找到金剛石礦的可能性就相對大。於是,石榴石和橄欖石就成為尋找金剛石的“指示礦物”。
二、金伯利鉆石礦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挖掘礦坑,從1866年至1914年,50000名礦工使用鐵鏟等工具進行挖掘,***挖掘出2722公斤鉆石。南非政府正試圖將金伯利礦坑申請為壹處世界文化遺址。
三、露天開采是壹個移走礦體上的覆蓋物,得到所需礦物的過程,從敞露地表的采礦場采出有用礦物的過程。露天開采作業主要包括穿孔、爆破、采裝、運輸和排土等流程。露天與地下開采相比,優點是資源利用充分、貧化率低,適於用大型機械施工,建礦快,產量大,勞動生產率高,成本低,勞動條件好,生產安全。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