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全景圖,是由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於太空中多重拍攝的合成圖片,所以圖片呈橢圓形。拍攝是用衛星在中心拍攝,由人工解剖,上圖為解剖圖拍攝效果。
樓主會不會覺得這張圖跟什麽有點像呢?沒錯,它和世界地圖很像(當然,我們平時見到的地圖是去掉南北極的,但是地球全圖就是這個樣子)。——我們當然也不能壹次就拍到壹張世界全圖,但是我們可以用分別拍攝的方法最後根據經緯度整合拓撲成壹張全圖,雖然,越遠離中心的部分就越扭曲,但是還是壹張合理的地圖。 (橢圓形拓撲只是地圖制作方式的壹種,這張圖同樣可以是方格的坐標系) 這張宇宙全景圖也是同樣道理,只不過我們展開的是壹個天球。也就是天文學上所說的天球這個圓球是人們假想的,它同樣有自己的經緯,我們按照與世界全圖同樣的道理,只要拓撲展開這個球面,就可以得到壹張宇宙全景圖了。 不同的是,地球表面畢竟是壹個球體的二維平面,而宇宙全景圖則是宇宙四維空間空間在天球上的投影。 不同顏色表示太空物質溫度和密度的微小差異。這些小的不規則物體變成更為稠密的區域,最終形成今天我們看到的星系。但是要記得,這些都不算是宇宙真實的情況(我們所說的真實是指人們能看到的可見光波段宇宙的樣子)裏面的顏色都是偽彩色,是人們動過其它波段的觀測數據轉換而來的。?為了更方便的理解,建議樓主下載WWT“萬維天文望遠鏡”直接體驗效果,註意界面右下角,顯示的就是天球示意圖,界面中是我們看到的天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