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筋鐵骨,意思是如銅壹樣的筋,如鐵壹樣的骨。比喻十分健壯的身體。也指能負重任的人。
讀音:tóng jīn tiě gǔ。
引證:元代楊暹《西遊記》第二本第九出:“我盜了太上老君煉就金丹,九轉煉得銅筋鐵骨,火眼金睛。”
引用:朱自清《哀互生》:“他本來是壹副銅筋鐵骨,黑皮膚襯著那壹套大布之衣,看去像個鄉下人。”
例句:他生就壹副銅筋鐵骨,高高的身材黑臉膛,是壹個標準的西北漢子。
擴展資料
近義詞
鋼筋鐵骨
讀音:gāng jīn tiě gǔ。
解釋:筋骨象鋼鐵打鑄的壹般。形容身體健壯有力或意誌堅強不屈。
引證:曹禺《半日的“旅行”》:“在壹間放著墊子和各種各樣舉重器械的房間裏,我遇見了壹群鋼筋鐵骨的青年。”
引用: 《人民文學》1977年第8期:“風餐露宿,轉戰南北,錘煉出壹副鋼筋鐵骨,赤膽忠心。”
例句:他久經磨煉,練就鋼筋鐵骨。
反義詞
弱不勝衣
讀音:ruò bù shèng yī。
解釋:形容人很瘦弱,連衣服都承受不起。
引證:戰國荀況《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
翻譯:楚國大夫葉公子高,長得又瘦又小,走起路來好像連衣服也撐不起來。
引用: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眾人見黛玉年紀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貌雖弱不勝衣,卻有壹段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
例句: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是個弱不勝衣、多愁善感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