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①上闋前兩句描寫了楓林、晚煙、鷗汀這些意象。(1分)作者用楓林、晚煙、鷗汀這些意象營造了深秋時節傍晚時分淒涼冷清的意境,(2分)表現了詩人漂泊的愁苦和對故鄉的思念。(2分) 小題2:①國破家亡,漂泊無依,自己只能過隱居生活。“二十年來,無家種竹”說明國破家亡之後,自己多年四處漂泊,“猶借竹為名”表明最終只能無奈隱居。(2分)②時光飛逝,青春消逝,自己已經垂垂老矣。“春風未了秋風到”,以季節的變換,象征了青春消逝,暮年早臨。(2分)③對世俗之事已經淡漠、麻木。“老去萬緣輕”,寫作者已經把世俗之事看輕看淡,所以沈浸於自己的隱居生活之中。(2分) |
小題1:試題分析:全詞以寫景起調。“楓林紅透晚煙青”,楓葉深紅,是經霜長久,“透”了即要落地。“煙青”在“晚”:這恰如壹個飽經折磨身乏神疲,淒惻遲暮的老人。接著抒發愁思:“客思滿鷗汀”,“客思”是客居江湖的亡國飄泊之愁:“鷗汀”,表示水鄉,愁對閑暇棲息的鷗鳥和平靜空闊的沙汀,壹“思”便即景見情。 點評: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誌。鑒賞詠物詩,壹定要註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 小題2:試題分析:“只把平生,閑吟閑詠,譜作棹歌聲。”以頹唐、閑散、放浪的形態自汙,以山水、漁樵為知音,作逍遙遊,“閑吟閑詠”,讓舟子、漁人,去作“棹歌”歌唱了。“閑淡”是被迫養成的:“無悶”、“無愁”恰是愁悶大到無可收拾的地步。蔣捷世屬宜興望族,加上少年即中科第,使他從骨子養成壹種名士風流的氣概。但朝代的更換,使這壹切都發生了變化。詞只好在吟花賞月表示出對往昔盛事的眷念之情。國破家亡,漂泊無依,自己只能過隱居生活。時光飛逝,青春消逝,自己已經垂垂老矣。“春風未了秋風到”,以季節的變換,象征了青春消逝,暮年早臨。對世俗之事已經淡漠、麻木。“老去萬緣輕”,寫作者已經把世俗之事看輕看淡,所以沈浸於自己的隱居生活之中。 點評:詩歌借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遊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對於古典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細致地加以歸類,我們不難發現,有憂愁、寂寞、傷感、孤獨、恬淡、閑適、熱愛、贊美、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各種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