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聞誅壹夫紂-譯文

聞誅壹夫紂-譯文

譯文:

齊宣王問:“商湯放逐夏桀,周武王討伐紂王,有這些事嗎?” 孟子回答說:“在傳記中有這些事。”?齊宣王說:“臣子殺害他的國君,可以嗎?”?孟子說:“傷害仁的叫賊,敗壞義的叫殘。殘害仁和義的人叫做獨夫。我聽說周武王誅滅了獨夫紂,沒有聽說他們以臣殺君。”

原文: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壹夫。聞誅壹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出處:出自戰國時期孟子《孟子》中的《聞誅壹夫紂》。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孟子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門人。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武力的手段實現統壹。而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認為,這是壹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仁政的具體內容很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教育以及統壹天下的途徑等,其中貫穿著壹條民本思想的線索。而且,這種思想是從春秋時期重民輕神的思想發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