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象形文字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那時古埃及人就已經發明最初的文字。由原始的圖畫文字演變而來,刻在當時埃及的壹些陶器、印章、石片和骨片上,多是古埃及人用簡單的筆畫形象地描繪下來的圖形和符號。最早的象形文字,用於記述狩獵、戰爭等活動。由於形體復雜,難以快速書寫,壹般人也不易掌握。為實用和方便起見,古埃及人又將象形文字的符號外形加以簡化,創造了祭司體文字。
祭司體文字
最初指象形文字較早的草書,只是用線條簡單地勾畫出圖形的輪廓,多在紙草上書寫。這種簡化符號只與象形文字約略相似,經長期使用,成為象形文字的壹種固定的草書體書寫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祭司體文字逐漸被壹種更草的字體——世俗體文字所取代。
世俗體文字
祭司體文字的簡化形式。在整個托勒密王朝和其後的羅馬統治時代,世俗體文字主要用於商業和日常生活的書寫記錄,後來,宗教文獻和文學作品也用它來書寫,偶然石碑上也刻有這種文字。
科普特文字
公元前30年,羅馬人占領埃及,取代了托勒密王朝的統治地位,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壹個行省。到公元3世紀時,埃及居民在羅馬人的統治下改信基督教,埃及的書寫文字又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科普特文字。科普特文字采用希臘字母,包括24個大寫希臘字母和7個作為補充字母的世俗體文字,為民間通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