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漢語二級字,讀作驍(xiāo),基本釋義:1、強壯的馬。2、勇猛、 勇健:~勇。~將(jiàng )。~悍。~健。
壹、讀音
xiāo。
二、釋義
1、好馬。
2、勇猛矯健:~騎。~將。
三、筆順
橫折、豎折折鉤、提、橫、斜鉤、撇、橫、撇、豎彎鉤。
四、出處
出自《西京雜記》古之投壷取中而不求還,郭舍人則激矢令還,壹矢百餘反,謂之為驍。
五、組詞
驍騎:古時武官的名號。勇武的騎兵。
驍勇:指猶勇猛;指勇猛的士卒。出自《三國誌·魏書·袁紹傳》:“沮授又諫紹:‘良(顏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
驍壺:投壺遊戲中矢從壺中躍出。南朝《清樂》曲名。出自《舊唐書·音樂誌二》:“投壺者謂壺中躍矢為驍壺,今謂之驍壺者是也。”
驍的例句:
1、夏雲龍,三十二歲,在全集團軍素有作戰時多謀善斷、驍勇強悍的贊譽,與他高大威猛,滿臉胡須的外型倒很配套。
2、趙將軍雖然驍勇善戰,終究寡不敵眾,雙拳難擋四手,還是敗下陣來。
3、刑部尚書衛文升乃是大隋開國元勛之壹,驍勇善戰,多謀善斷,昔日隋文帝楊堅對其十分賞識,譽為大隋王朝之“紫騮馬”。
4、這個幫手不是文昊這樣驍勇善戰的武將,更不是董衡這樣吹牛拍馬之徒,而是能夠幫他出謀劃策、分析形勢的智囊,就像魏征那樣。
5、李廣壹生皆在邊關戍敵,與匈奴七十余戰,以驍勇善射、智謀超群著稱,匈奴聞其名則遠而避之,不敢與其相戰,堪稱不戰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