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吞山河的意思是氣勢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氣魄很大。
氣吞山河,漢語成語,拼音是qì tūn shān hé,出自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作謂語、定語;指氣勢雄偉。
氣吞山河是形容某人或某物氣勢非常強大、霸氣十足,可以輕易地征服周圍的人或事物。常常用來形容有著強烈信念和勇氣的人,他們有讓人難以抵擋的力量和決心,能夠接受任何挑戰並取得最終勝利。
氣吞山河壹詞起源於古代傳說中的英雄豪傑。他們勇敢無畏、卓越非凡,能夠征服任何艱難險阻。在當代,氣吞山河也成為壹種贊美、鼓舞人心的語言,用來表達對某人或某件事具有崇高風範、超越常人的敬意和認可。
氣吞山河是形容壹個人或壹種力量具有極強的威勢和氣勢,可以橫掃壹切障礙和阻擋。它的意思是表示壹個人或壹種力量之強大,如同能夠吞噬山河,摧枯拉朽,不可阻擋。壹些歷史上的強國和英雄人物,如漢朝和唐朝的建立者等,就曾經被形容為“氣吞山河”的英雄人物。
氣吞山河氣魄的詩句:
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2、雙腳踏翻塵世浪,壹肩擔盡古今愁。——袁枚《絕命詞》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4、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5、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