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思想根源,我認為是文化底蘊不足吧。自從我國經歷了文化浩劫以來,很多人已經不懂儒家文化的思想與內涵。他們了解的所謂儒家思想基本都是小學學習的那點皮毛,並沒有好好的去認識到中國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都不知道四書五經都是哪壹些。
? 如果他們讀了《論語》就會懂得“克己復禮為仁”,“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等等
? 如果他們讀了《孟子》就會懂得“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五十步笑百步”等等
? 如果他們讀了《中庸》就會懂得“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誌。君於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見乎?”“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智,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等等
? 如果他們讀了《大學》就會明白“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是故君子先慎乎德”等等。
? 綜上,“懶惰”和“嫉妒”是壹個人進步的絆腳石,我們想要成為君子成為壹個別人尊敬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修心、修德、正己。途徑就是讀書,懂得這些道理,然後做到“知行合壹”,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進步和智慧,即使沒有太大的成就,內心也會非常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