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高中歷史老師個人教學計劃

高中歷史老師個人教學計劃

高中歷史老師個人教學計劃5篇

時光匆匆,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翻開嶄新的壹頁,不如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老師個人教學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歷史老師個人教學計劃(精選篇1)

壹、基本情況分析:

1.教師及課程基本情況高壹只有本人壹位歷史教師,中學歷史壹級教師,9年教齡,負責六個班的歷史教學任務兼任班主任,平均每班每周2節課,每周坐班2晚***6節晚自習。課時相對每班不多,但是教師的整體課時量不少,所以註重提高課堂效率,而不是額外增加教學時間。

2.教材分析高壹歷史主要是學習歷史(嶽麓版)必修1,屬於中外古今政治發展史,采取的是模塊化設置,每壹單元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壹定聯系,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學生和老師都相對生疏,更應該重點把握。相對初中歷史而言,學生比較適應編年體的教材,當今的高中歷史教材,以模塊化設置,更加需要學生掌握歷史學習方法,培養歷史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的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搜集歷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 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壹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三、針對性措施:

1.精心設計教學,積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精心備課,把每壹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註重教學設計的探索,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2.細心組織教學,努力做到讓學生主動去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充分利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註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改變初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四、教學安排:

針對學生需要壹段時間適應,及必修壹前幾模塊知識比較重要的的特點現在考慮給予前幾模塊相對較多的教學課時,最後幾個模塊適當加快速度,做到有重有輕,合理安排。

高中歷史老師個人教學計劃(精選篇2)

壹、現狀分析

高壹年級***有__個班級,4位教師任教。本學期高壹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為必修壹,按課標要求,需36個學時,2學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方面的理念需要逐步的磨合,在新課改過程中走出新路,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二、工作目標

加強教研活動,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組織備課組老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圍繞《新課程標準》中的“創新教育”、“人文教育”等熱點問題,結合歷史教學實踐,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

三、具體措施

1、每周組織壹次本組教師的集體備課活動,學習新課程標準,探討組內教師備課情況和作業情況以及復習的有效方法,尋求提高學習效率的對策,註意收集本學科新的教學信息。

2、制定好本學科教學計劃,提前分章節備課,落實集體備課時間、內容,落實組內教師具體任務,積極交流,互通有無,取長補短。

四、教學計劃:

1、學生情況分析

1)初高中歷史知識銜接難。現在的高中新教材用的是模塊專題方式來編寫,是建立在學生對初中歷史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基礎之上的,而歷史由於不是初中學生必考科目,所以學生基礎知識不牢。

2)對學科不重視,部分同學學習態度不端正。

2、教學目標

1)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使學生進壹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

2)在掌握基本知識的過程中,進壹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進壹步了解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進壹步具有世界眼光,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的文化傳統。

3、基本措施

1)在課改中充分認識課程標準的重要地位,認真學習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為依托,每壹課都要依照課程標準進行備課。

2)教師認真學習,努力改變教育教學觀念。

3)註重培養學生的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具備終生學習的素質。

4)教師註重積累,使綜合素質提高。

5)加強集體的力量,優化備課。

6)課堂教學中精講精練,突破重難點,提高上課效率。

7)加強個別輔導,著力培養優生,同時抓好學困生。

高中歷史老師個人教學計劃(精選篇3)

壹、 學生分析

經過壹個學期的學習,大多學生已適應了高中學習的難度與強度。同時也對我的教學風格適應了。我所教的高壹六班和四班在上個學期的全市統測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但也存在壹定的不足。大多同學的學習自覺性不夠,不重視平常對知識的記憶,而只是在考試之前才看書。結果導致考試只能取得七十分左右的成績而難以得高分,因此這學期的教學中壹定要做得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二、 教學內容

《中國近現代史》下冊。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在教學過程中,註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增強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的意識。

四、教學措施

1、強調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學生學習態度。註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及智力的發展。充分發揮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試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提高課堂效率:精心設計,精講多練。註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合理利用計算機等教學設備。結合自身及學生實際制定適合本級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

3、註意歷史與其它學科的聯系,適時補充壹些有關歷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力爭使課上得生動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4、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每堂課前3-5分鐘復習上壹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後3-5分鐘讓學生做練習以檢測當節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每周壹次小考,以填空題的形式考察本周的基礎知識。做到周周清。

每月壹次月考,以會考高考題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查漏補缺。做到月月清。

5.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

6、充分發揮個人自身優勢在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在溫暖安定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五、教學進度

將根據歷史備課組安排的課時和內容策劃

高中歷史老師個人教學計劃(精選篇4)

壹、指導思想:

在學校教學領導小組的宏觀部署下,在教務處、教科室和高壹年級組的統籌下,以提高學科教學教育質量為目標,積極學習課程教學改革思想,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

二、對教學各個層面的要求:

1、集體備課。本學期的高壹歷史備課要做到既有結合又有個性發揮,新老合作,取長補短。本備課組***同收集整理教學資料並做到資源高度***享。每人在講授新課前認真鉆研教學內容,並於備課組會上作教材分析發言,同時要將教學該內容期間提供所有材料供本備課組成員參考。杜絕不加修改的使用別人教案或直接使用從網上下載的教案,要求做到教學資源的優化處理。

2、教學要求。本學期所有班級的教學都要以“立足課本、狠抓基礎、培養習慣”為教學指導思想,做到“起點要低,講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註意培養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等行為習慣。堅持抓學生基本素質的積累。另外,在強化班和普通班教學方面是不同的,老師在教學的實施、目標方面要有壹定的區別。

三、在課堂教學上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不停留在簡單地傳授書本知識,對教材進行壹定程度的拓展,努力挖掘趣味性的東西,實際生活中能碰到的情況,時事新聞等,引入到教學中,達到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把書本中枯燥的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取得進步。

2、註意從實例出發,從感性到理性;註意運用對比的方法,比較相近的知識點;註意從已有知識出發,啟發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比較問題和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組織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

1、每周組織壹次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活動。做到“三定”――雙周四下午為固定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教學中遇到問題隨時討論;每次活動有明確的內容;每課或聯系較緊密的幾課定壹中心發言人,負責教學的整體設計,提出教學的設想,大家討論補充,探究最佳方案,實現資源***享。做到“三備”――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采取的具體教學方法,特別側重學生學習式的設計。做到備課組“目標統壹、內容統壹、進度統壹、作業統壹、測試統壹”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探究,提高整體的備課質量和教學質量,爭取每節都是優質課。

2、組織教學研究課,加強集體聽課、評課,並積極向其他備課組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和新型教學模式的形成。

3、積極參加校內外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並努力出色完成年級組交給的各項任務。

高中歷史老師個人教學計劃(精選篇5)

壹、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在他們的概念裏,歷史是副科,開卷考試,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平時的學習時間就是給語數外理化。

2、教材分析:

高壹歷史主要是學習歷史必修1。屬於中外古今政治發展史,采取的是模塊化設置,每壹單元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壹定聯系,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學生和老師都相對生疏,更應該重點把握。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範圍,深入地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註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高壹上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必修1教學,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了解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強化“忘記歷史就等於被判”的認識。

三、具體措施:

1、摸清學生情況,培養學生中的積極分子。讓學生改變初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定期檢查筆記情況,將做得很好的作為樣本展出。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後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昨夜實行輪流當面批改,做到每次當面批改三分之壹以上。單元復習和考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