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本草綱目》),祖沖之(祖率),華佗(麻沸散),司馬遷(《史記》),畢升(活字印刷術)。
1、《本草綱目》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
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劄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
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
2、祖率
祖沖之算出圓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簡化成3.1415926,祖沖之因此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壹位將圓周率值計算到小數第7位的科學家。
祖沖之還給出圓周率(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
祖沖之對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值,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是壹個重大貢獻,後人將“約率”用他的名字命名為“祖沖之圓周率”,簡稱“祖率”。
3、麻沸散
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藥,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
華佗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壹些有麻醉作用的藥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終於把麻醉藥試制成功。
他又把麻醉藥和熱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壹月間康復。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
4、《史記》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壹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5、活字印刷術
畢升(壹作升)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復試驗,在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制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壹項重大的革命。
畢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壹個個規格壹致的毛坯,在壹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壹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壹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壹版內重復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
百度百科——畢升
百度百科——司馬遷
百度百科——華佗
百度百科——李時珍
百度百科——祖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