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如何正確認識自我 悅納自我

如何正確認識自我 悅納自我

有壹個人永遠跟我們生活在壹起,這個人就是我們自己——自我。孔老夫子說過:“知己者明,知人者智。”我們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是健康的。了解自己的長處,我們會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們才會少犯錯誤,避免去做壹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妳了解妳自己嗎?很多同學可能認為,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事實上並非如此。俗語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實,世界上最難的就是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中學生正處於由青春期向成人期過渡的時期,存在著青春期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常遇到的心理沖突和矛盾,要保證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就要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我,樹立自尊、自信心理,克服自卑心理,進行自我調節,從而促進自我發展。古希臘人曾把“能認識自己”看做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羅神殿大門上寫著這樣壹句箴言:“要認識妳自己。”我們也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然而,生活中卻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人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卻看不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很多問題,但卻看不到自己的主要的問題,等等。事實上,這種現象的產生是正常的。人對自己的認識也和人對客體世界的認識壹樣,需要有壹個了解和學習的過程,並不像照鏡子那樣簡單。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處於各種不同的評判和議論之中,有人贊許、稱頌妳,有人批評、責怪妳,甚至歧視妳。在這各種各樣的議論中,妳能正確地分清哪個是真正的“妳”嗎?妳是從這些評價和議論中汲取有益的營養豐富自己、改造自己呢,還是喪失了自主精神與獨立人格而淹沒在他人的評議中呢?可見,客觀地、透徹地、準確地認識自己是多麽重要。那麽,怎樣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呢?

首先,要愉快地接納自己

妳要比別人更愛妳自己,應當了解沒有妳的允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使妳覺得妳低下。人對自己的認識並不是壹種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常有情感態度,伴有自我評價的感情,即對自己是好感還是惡感,是滿意還是不滿意。這取決於壹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態度是排斥還是接納。要正確認識自己必須對自己采取接納的態度。也就是說,人對自己的壹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確地認識,而且還要坦然地承認、欣然地接受,不能欺騙自己、排斥自己、拒絕自己,更不能憤恨自己。

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就是君子能自我悅納,心情開朗,而小人則不能接納自己,故常自苦、自危、自慚、自卑、自惑乃至自毀。悅納自己是壹種心理狀態,與客觀環境並不完全相關。有些人雖有生理缺陷,但很樂觀;有些人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但卻不喜歡自己;有些人並不富裕,卻知足常樂;有些人有錢有勢,卻並不深感快意。

據說,古代有位皇帝,他有無數美女和珍寶,無窮的權力與財富,但卻自覺不快樂,不幸福。壹次,他問壹位哲學家,究竟誰是世界上最快樂最幸福的人,哲學家回答說:“只要自己認為是最快樂、最幸福的人,他就是壹個最快樂、最幸福的人。”其實,生活中的每壹個人都有優點,也都有弱點。但有的人發現了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後,就當做包袱背起來,老是掛在心頭上,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看不到了。於是,自己的精神優勢被自身的弱點與缺陷所壓垮;自身的潛在能力與智慧被自身的虛張與拒絕所泯滅。

當然,成功的規律不是說只要悅納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說不悅納自己就不能成功。自卑者往往也能看到身邊有許多有利的條件與時機,但總覺得這些時機是為別人準備的,而不敢參與競爭,從而自己為自己設置了奮進的障礙。馬克思很欣賞這樣壹句諺語:“妳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為妳跪著。”事實上,許多事情別人能做到,妳自己也壹定能做到,關鍵在於妳應當充分、準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要做到這壹點則必須先在心理上悅納自己。尋找自我,樹立自我,相信自我。迷惘時不必祈求神靈,憂愁時不必寄情於深邃的夜空,最好的依靠就是自我。應當確信,上帝就是我!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我,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認識到真正的自我,才能放飛希望的奔馬,沖出浩瀚的大海,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去創造輝煌,奏響人生最美的樂章。

其次,要學會欣賞自己

自我欣賞是壹種充滿自信的行為表現。有史以來,幾十億人曾經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但從來未曾有過,也將永遠不會有第二個妳。妳是地球上壹個獨特的生物。這些特征賦予妳極大的價值。即使別人是個天才,也只是壹個人而已。創造天才的上帝也同樣創造了妳,且照上帝的眼光看來,妳跟天才壹樣珍貴。全面深刻地了解自我,具體的就是要能把自己放在大的社會現實環境和歷史條件下認識自身的條件、能力、地位、作用、責任等,也能把自己放在小環境中認識自己的條件、能力、地位、作用和責任,給自己在社會大環境和小環境中恰當的定位,這樣才對理想自我的構建、自我的發展以及人際關系的處理大有裨益。

生活中,有人太重視自我,有人太輕視自我。太重視自我者往往目中無人,狂妄自大,久而久之釀成大禍。太輕視自我者往往喪失信心,甚至自甘墮落。怎樣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的優勢、正確估價自我、發揮自我,這絕不是壹件小事。人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好和更完美。多個角度、多個側面來客觀評價自我。壹方面,既要進行縱向比較,將現實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作比較,看到自己的差距;同時,也要將現實的自我與過去的自我作對照,看到自己的進步。另壹方面,又要進行橫向比較,與超過自己的、與自己相似的、比自己稍差的人作比較。要將上述各個方面獲得的信息綜合分析,以獲得較為客觀的評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同時也要避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暗示和對權威、群體性心理的完全依賴。要有自己獨立的意誌,避免以壹時、壹事作為衡量評價自我的尺度,要對自己有壹個穩定的、概括的評價。

最後,要對自己充滿自信心

什麽是自信心?心理學家這樣解釋道:信心是壹種相信“我確實能做到”的積極心理認定。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它可以改變壹切惡劣的現狀,令我們的每壹個意念充滿力量。有自信的人可以克服萬難。因此擁有良好的自信心對中學生來講尤為重要。

從心靈上確認自己能行,自己給自己鼓勁。只要有心理準備,妳就不會為壹點困難而退縮。相信,妳就能充滿信心完成任務。世界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也要隨著時代的步伐前進。人的發展目標也在時時發生變化。只要妳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就能做自己幸福的締造者。妳只要有了自信心什麽困難都能克服,什麽事情都難不倒妳;妳的學業或者事業就會成功,妳就是壹個有出息的年輕人。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爾在調查了很多名人的經歷後指出:“壹個人事業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學識和專業技術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占85%。”說明了自信是成功的保證。中學生人生觀尚未完全形成,對社會缺乏全面了解,在遇到困難、挫折甚至失敗時,很容易失去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喪失,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那麽,如何培養自信心呢?

第壹,正確認識自我,相信自我。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人都是獨壹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對自己應有正確的認識,過於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沒有必要,事事處處得體,求全責備也是沒有必要的。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過是集體中的壹分子,誰也不會專門盯住我,註意我壹個人的,擺脫那種過多考慮別人評價的思維方式。要記住:我並不比別人差,別人也不過如此,以此來消除自卑,樹立自信。

第二,讓自己經常有成功的體驗,重心放在妳最大的長處上,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當妳集中精神做成功壹件事情時,妳會覺得信心增強。凡有成就的人,都知道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長的地方。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好的準備。凡事做好準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為準備的充分,所以妳才會信心十足,這就是為妳帶來信心,而且能夠戰勝對手,使自己獲得成功的最佳秘訣。還要善於總結和整理自己成功的經驗,妳想到自己已完成的事,妳就對能做的事更有信心。只有自卑者才會把註意力盯在失敗上和缺點上。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學到教訓。愚者是壹再失敗,卻不能從其中獲得任何教訓。

第四,努力自我提升,看起來越好,人們的感覺也越好。要註意個人修飾,對壹個人的自尊具有積極的作用,而且令人在各種情況下都感到快樂。實際情況是妳的外表確實會影響妳的形象與表現。外表會增強或減弱壹個人的內在潛能。穿的整潔得體時,在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會有比較好的效果。所以,改善妳的自我形象,多註意自我修飾。

第五,定期閱讀勵誌修養的書籍。讀好書永遠不嫌多,要閱讀各種成功人士的傳記與自傳。當妳閱讀孔子、周恩來、林肯、愛迪生、卡耐基、華盛頓等人的故事時,要不受感動是很困難的。我們把這些故事中的人物跟自己相比,當我們見到他們成功,也會預見自己同樣地能獲得成功。要傾聽那些建造人類心靈的演說家、教師的話語,這樣妳就會在許多方面獲得提升。只要它能塑造妳的心靈與妳的自我形象。那就不論它是壹本書、壹篇演說、壹場電影,還是壹臺電視節目。

第六,廣交朋友。朋友是妳的壹部分,只有朋友們推心置腹的話語能給妳壹種安慰、壹種大膽說話的機會、壹種鍛煉妳的場合,讓妳不怕任何人,敢於表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發表自己的見解。朋友能讓妳遠離孤獨、融入社會而獲得快樂,沒有友情的人生是暗淡的,就像大地失去了太陽的照耀,沒有光彩。沒有友情的人生是枯燥的,就像受了潮的火柴,任妳怎樣摩擦,也點燃不起生活的希望之火。沒有友情的人生更是不完整的人生。壹個人活在世上,既然沒有朋友,沒有朋友的關懷,又怎能理解人生的真正樂趣呢?只有充滿了友情的人生才是充盈的,有意義的。有位哲人說:兩個人分擔壹份痛苦,那就只有半個痛苦;兩個人分享壹份快樂,則有兩份快樂。當妳陷入困境,困窘急迫之時,忽然得到朋友的真誠幫助,即使只是平常的壹句安慰、鼓勵的話語,妳的心情會怎樣?是否會感到心靈得到了壹種快慰的釋放,覺得壹股暖流從心底升起,於是充滿信心,渾身是勁?當妳獲得成功,欣喜萬分時,若得到朋友的真心祝福時,妳的心情又會怎樣?是否感覺幸福?因此,能增強妳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妳在拾回自信的同時工作方面就能大展宏圖。

生活中盡量跟那些“道德高尚、性情良好、站在人生光明面”的人交往,這樣所得到的收獲十分驚人。

第七,自覺地控制自己。人和動物在行為上的根本區別。在於人的行為的自覺性。動物行為受其本能支配,而人則不同,他不但能意識到自己的本能,還能駕馭自己的本能。本能壹旦被意識到,也就要受意識所控制,此時,本能也就人化和社會化了。例如,排泄是壹種生物的本能,對於動物來說,其排泄是不擇時間、地點和環境的。壹個沒有社會化的幼兒如同動物壹樣,而壹個正常的成年人,就決不會不擇時間、地點地隨意大小便。這說明壹切生物本能在成人身上表現的時候皆要受理智的過濾。只有這樣,生物的人才能變為社會的人。

古今中外的許多賢哲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壹種基本準則。孔子強調修身克己。柏拉圖提出:“節制是壹種秩序,壹種對於快樂和欲望的控制。”亞裏士多德說:“人與動物的區別,正在置行為於理智。”“不僅應把對敵人取得勝利的人看做是勇敢的人,而且也應把對自己欲望的節制取得勝利的人看做是勇敢的人。”他們提倡的“節制”被定為古希臘的四德(智、勇、義、節)之壹。後世的許多思想家在發揮和修正這些學說時,也都壹致強調理智對個人的約束作用。這些理論本身的局限是自不待言的,但他們強調人的行為應自覺地受意識和理智的支配與控制,卻反映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客觀要求和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也說明要真正準確地認識自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