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中“所以”的意思:用來。
原文節選: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譯文:古代求學的人壹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不是壹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困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後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
《師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壹篇議論文。文章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教育了青年,起到轉變風氣的作用。
文學賞析
文中雖也正面論及師的作用、從師的重要性和以什麽人為師等問題,但重點是批判當時流行於士大夫階層中的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就文章的寫作意圖和主要精神看,這是壹篇針對性很強的批駁性論文。
文章的最後壹段,交待作這篇文章的緣由。李蟠“能行古道”,就是指他能繼承久已不傳的“師道”,樂於從師而學。因此這個結尾不妨說是借表彰“行古道”來進壹步批判拋棄師道的今之眾人。“古道”與首段“古之學者必有師”正遙相呼應。
在作者的論說文中,《師說》是屬於文從字順、平易暢達壹類的,與《原道》壹類豪放磅礴、雄奇桀傲的文章顯然有別。但在平易暢達中仍貫註著壹種氣勢。這種氣勢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