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們又不能籠統地把壹切嫉妒都看作是破壞性的絕無益處的感情。
(1)積極型嫉妒
這類嫉妒的特點是主體雖在心裏上排斥對方、但采取的積極措施吸引獲得嫉妒源是它特色、而不是傷害主體、客體、旁體。這類嫉妒為吸引獲得嫉妒源著眼於客體的優點、長處和成長訣竅而奮發、加倍努力去超過客體。(這是常見的“”逆反心理”);例如無人問津的貨物滯銷壹旦有幾個人爭購反而引起大家都去排隊。
(2)消極型嫉妒
這是主體采取損害客體或嫉妒源、甚至害及旁體、毀及自身的破壞性嫉妒類型、因此這種嫉妒危害性大。
潛隱性;嫉妒心理有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它的潛隱性。可以說嫉妒潛隱性在許多事件的許多個體身上。這個潛隱性表現為主體表面上(甚至內心裏)不承認自己在某事件中存在有嫉妒、且總是有意或下意識地掩蓋這種嫉妒。但內心的嫉妒是強烈而深埋的。類似這樣的潛隱嫉妒到處可見。
對等性:這是嫉妒的最大特點。所謂對等性即是說嫉妒總是產生在與自己性別、年齡、文化、地位、職務、境遇相類似而狀況改變的人群身上。可以是對等的圈子裏由差異產生的。裏根當選為美國總統我們不會嫉妒他,妳壹同科室與妳壹樣情況的科員被提拔為科長.妳便容易產生嫉妒。美國壹位心裏學教授說得好”人最容易對與自己相象的人產生嫉妒。不同性別間的人的嫉妒要遠遠小於同性別間的人。嫉妒的這壹“對等性”,用 社會 學名詞說就是壹種“”同質性”。
行為性
嫉妒之心往往導致嫉妒行為,這種行為具有不同的破壞性(消極型嫉妒)。每每采取詆毀、中傷、怨恨對方的行為,自己則在詛喪、郁悶中裹足不前。消極嫉妒是對他人上有優勢的不悅之感、是不正當的心裏,但這個低下的心裏壹旦被自己覺察,端正態度的話,可以馬上把這消極嫉妒轉化為積極嫉妒。反之,任這種消極嫉妒發展,則會從對客體的不服、鄙夷、發展到語言上的誹謗、詆毀直到行動上的陷害甚至謀殺。這種行為的破壞性不僅直接危害了客體,同時也折磨甚至毀滅了主體,累及旁體。戰國時代的龐涓與孫臏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嫉妒孫臏的才能,便將孫臏騙至魏國,處以臏刑(去膝蓋骨)。龐涓是受消極嫉妒心的驅使,使他加害於孫臏的,當然他最後也落的被戰敗焚身的可悲下場。
莎士比亞說;“嫉妒是綠眼妖魔,誰作了它的俘虜,誰就要受到愚弄。”這是十分生動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