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魏國國君有六個,分別是:
1、魏惠王:
魏惠王是魏武侯之子。惠王九年,從安邑遷都大梁。從此魏亦稱梁。曾開鑿鴻溝,從圃田澤引水溉田,開創選拔武卒制度,築長城於西邊。十七年,被齊國敗於桂陵,次年,聯合韓軍敗齊、宋、衛聯軍於襄陵。
二十六年,於楚外的六國中最先自稱王,公元前344年,召集逢澤之會,率十二諸侯以朝周天子。二十九年,被齊國大敗於馬陵 ,國勢從此衰落。惠王後元元年,與齊威王在徐州相會,尊齊威王為王,威王亦承認他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十二年,魏將公孫衍以“合縱”之策使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以抗秦。因數敗於軍旅,遂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鄒衍、淳於髡、孟軻皆至大梁。晚年屢遭秦國進攻,先後失去河西、上郡。後元十六年卒,子魏嗣繼位,即魏襄王。?
2、魏襄王:
魏襄王姬姓,魏氏,名嗣,壹名赫,魏惠王之子,戰國時期魏國第四任國君,公元前318年即位為君,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即位。
3、魏昭王:
魏遫是魏國大梁人,戰國時期魏國第5任君主,魏襄王之子,魏安釐王和魏無忌的父親。
4、魏安釐王:
魏圉,魏國大梁人,戰國時期魏國第6任君主,魏昭王的兒子,魏無忌的兄長,魏景湣王的父親。
5、魏景湣王:
魏景湣王,姬姓,魏氏,名增,壹名午,魏安釐王之子,戰國時期魏國國君,公元前242年—公元前228年在位。魏景湣王元年,秦拔魏二十城,以為秦東郡。
魏景湣王遣人出使趙國,與其結盟,並提出抗秦合縱。趙、韓、魏、楚、燕五國組成聯軍,***推趙將龐暖為帥。魏景湣王十五年,魏景湣王去世,其子魏王假即位。
6、魏王假: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東周魏國第八代國君。公元前227—公元前225年在位,魏景湣王之子。魏景湣王十五年魏景湣王薨逝,其子魏王假即位。
魏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趙政,被秦王政發覺。魏王假二年,新鄭有人反叛秦國,遭到鎮壓。魏王假三年,第三月,秦國將軍王賁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城,城內死傷無數,魏王投降,魏國滅亡,凡八傳,歷九君,立國179年。秦滅魏,設其為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