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策展人的策展人在中國

策展人的策展人在中國

策展人這個舶來詞在中國泛濫了。策展人是什麽人?是導演,是制片人,是保姆,是GPS,是超級奶媽或奶爸。很全能,然而,策展人是有門檻的,策展人也將是藝術最後的標準和底線的堅守者。絕非誰都可以成為策展人,侯瀚如認為,他們必須首先是研究者和批評家。

上世紀80年代初,臺灣的陸蓉之遇到第壹個有策展人的國際展,想了兩晚上,第壹次將curator譯成策展人。她做夢也想不到,此後20多年,中國的策展人會如此之多。 上世紀60年代策展人出現,鼻祖就是曾連任威尼斯雙年展總策展人的瑞士人哈拉德·塞曼。1969年,他就辭掉伯爾尼美術館館長壹職去紐約策劃 “當態度成為形式”展。

而策展人在中國至少晚了30年。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展”是坐標,它造就了第壹批策展人。盡管這個詞當年還沒從臺灣傳過來,但誰又能否定高名潞、栗憲庭、周彥、費大為、範迪安、王明賢、侯瀚如、殷雙喜的策展實驗呢?

90年代是中國本土策展人的形成期,那時,策展人絕對是壹個新鮮詞。因為體制內的美術館沒有專門設置策展人壹職,所謂策展人,大多是在體制外獨立策展的藝術批評家。1995年,留學意大利的黃篤回國後,名片上赫然印著“策展人”三字,那是楊衛第壹次看到這個詞。他當時很納悶:這也是壹種職業?而正是差不多那時起,中國策展人時代開始來臨,王林、馮博壹、黃篤等新壹代策展人崛起。80後策展人:崔雪濤、李金孺、畢蓉蓉,2010年之後,壹代90後策展人開始展露頭角,其中西南地區代表者有張彥柏,他在成年之前就多次策劃過有大型影響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