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中國第壹部關於茶的著作是什麽?

中國第壹部關於茶的著作是什麽?

《茶經》

茶聖陸羽

說茶不能不說陸羽,陸羽的身世頗有傳奇色彩。

陸羽本是壹名戰禍中難民的棄兒,由竟陵龍蓋寺住持積公從湖邊

抱回收養,轉托於李老家中。童蒙時代接受儒學,後來在積公身邊當

小沙彌,兼作僮役,抄寫經文,學習佛事,供奉茶水,服侍師父。他

不願為僧,卻愛讀詩文,曾與積公辯論佛儒之道激怒了師父,被罰為

賤役,洗廁刷墻,割草放牛,並常受師兄的鞭撻。繁重的勞務,加上

嚴酷的折磨和責罰,都不能使生性倔強的陸羽回心轉意。他決不皈依

佛門。13歲時,終於逃離了龍蓋寺,獨自謀生。最初他匿身於雜耍戲

班裏,充當醜角。時而替戲班編劇本作曲。以後又撰寫“謔談”三篇

,在戲臺上表演後博得觀眾好評,賣座率高,他的名氣也因此大了起

來。雖然如此,他在空閑時仍手不釋卷,學業較前更加進步。

李齊物謫守竟陵,巧遇陸羽,發現其材可以深造。於是升他為伶

師,親授詩文,還推薦他去火門山鄒夫子門下授業,使他有機會苦學

七年。天寶11年(公元752年),陸羽19歲,學成下山,回到竟陵城外

的西湖畔。

陸羽為人正直,講義氣,守信用,多詼諧,善言談,生性淡泊,

不慕名利,到處為家,隨遇而安,他當過地方小官,在他任職期間,

以傣祿所得積了壹些錢。有了錢,他也知道享受。可他的享受與眾不

同。他不求生活奢侈,而是買了最好的茶葉和茶具。烹煮香茗與朋友

同享,這是他唯壹的樂趣。這與從小就在龍蓋寺受積公泡茶的影響分

不開。他由嗜茶而對茶進行研究,終於形成了壹種向社會推廣的學問

從那時起,他已決心寫《茶經》,讓後人都知道種茶、焙茶的技

術以及飲茶、品茶的益處和樂趣。不久,李齊物改官別處,朝廷另派

禮部郎中崔國輔來竟陵郡。崔也時常邀陸羽宴遊,***品佳茗。兩人過

從甚密,遂成莫逆。

陸羽的誌趣不在功名利祿,而是以身許茶。他的抱負和決心得到

崔國輔的贊許和支持,崔公將自己心愛的白驢,烏犎牛和文槐書函贈

送給陸羽,並乘船親自送他出西江之濱。21歲的陸羽,從此開始了對

茶的考察遊歷。他壹路風寒,饑食幹糧,渴飲茶水,經義陽、襄陽,

往南漳,進入四川巫山。每到壹處,都與當地村叟討論茶事,詳細記

入“茶記”。還將各種茶葉制成大量標本,隨船這回竟陵。最後隱居

苕溪,從事對茶的研究著述。他歷時五年,以實地考察茶葉產地32州

所獲資料和多年研究所得,寫成世界上第壹部關於茶的研究著作《茶

經》的初稿。以後又經增補修訂,於五年後正式出版,時年已47歲。

歷時26年完成這部巨作。《茶經》面世後,陸羽名揚海內。不久唐皇

慕名而召見他,有意留他在京為官,但他陳辭不就,仍周遊各地,推

廣茶藝,影響所及,茶事大盛。唐朝以前,茶的用途不廣,壹般只把

它當作藥用,僅少數地區以茶作飲料。茶盛於唐,是陸羽出世之後,

竭力主張飲茶,於是茶的地位日益提高,自此以後,茶因此成為有經

濟價值的商品,致使朝廷要征收茶稅。又因文人墨客士大夫飲茶之風

日盛,飲茶品茗遂成為中國文化的壹個組成部分。對此,人們歸功於

陸羽以身許茶的精神和他的《茶經》。

陸羽72歲時病逝於湖州天杼山。死前,他有壹首《六羨歌》:“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

水,曾向竟陵城下來。”充分體現他的人品似茶葉壹般清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