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人喪德,玩物喪誌。誌以道寧,言以道接。
這句話出自《尚書》中的《書禹貢》篇,大意是以捉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沈迷於某壹事物,就會喪失鬥誌。自身的意誌要符合道才能安寧,別人的言論也要符合道才能讓人接受。
表達了壹個重要的道德觀念和人生哲學。這句話中的“玩人”和“玩物”,指的是人在追求欲望和享樂時,會因為沈迷於某些事物而忘記自己的初心和道德準則。而“誌以道寧,言以道接”,則是告誡人們要以正確的誌向和言行來保持內心的平靜和與他人的良好關系。
出處
尚書·周書·旅獒
明王慎德,四夷鹹賓。無有遠邇,畢獻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於異姓之邦,無替厥服。分寶玉於伯叔之國,時庸展親。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貞。
玩人喪德,玩物喪誌。誌以道寧,言以道接。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獸不育於國。不寶遠物,則遠人格;所寶惟賢,則邇人安。
譯文
聖明的王敬重德行,所以四周的民族都來歸順。不論遠近,都來貢獻各方的物產,但只是些可供衣食器用的東西。明王於是昭示這些貢品給異姓的國家,使他們不要荒廢職事;分賜寶玉給同姓的國家,用這些東西展示親愛之情。
人們並不輕視那些物品,只以德意看待那些物品。德盛的人不輕易侮慢。輕易侮慢官員,就不可以使人盡心;輕易侮慢百姓,就不可以使人盡力。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處理就會適當。戲弄人就失德,戲弄物就喪誌。
自己的意誌,要依靠道來安定;別人的言論,要依靠道來接受。不做無益的事來妨害有益的事,事就能成;不重視珍奇物品,百姓的用物就能充足。犬馬不是土生土長的不養,珍禽奇獸不收養於國。不寶愛遠方的物品,遠人就會來;所重的是賢才,近人就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