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千裏不留行”是什麽意思

“千裏不留行”是什麽意思

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壹人,千裏不留行。”這裏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象征意義,無具體實際意義。

千裏不留行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壹人,千裏不留行。李白化用了這裏的詩句,寫出了俠客行中的“十步殺壹人, 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俠客行》是詩人李白以誇張的筆墨,從遊俠的服飾開始:“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僅二十個字,仿佛全是寫物而不寫人。但當時遊俠兒的氣勢、風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現在目前了。因為詩人並不是為物而誇張的寫物,而是處處著眼於人的精神氣勢而寫物。“縵胡”的“纓’,“霜雪明”的”吳鉤”,“颯沓如流星”的“白馬”這些當時流行的任俠服飾,不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縱、慷慨之氣,把物都寫活了。

詩人進而寫遊俠的行為:“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也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憂解難、不圖名利、尚義氣、重承諾等等的高尚人格。詩人是以“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贊的、事實上。詩人之所以少好任俠,乃是以此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壹般的任俠社會意識,寫得如此深刻而生動。

最後,詩人以戰國時“竊符救趙奪晉鄙軍”中的侯贏、朱亥”二壯士”例,闡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之旨。“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贏。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恒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三杯吐然諾,五嶽為之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重然諾,尚意氣的任俠,真是“慷慨成素霓,嘯咤起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