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耳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壹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為壹名出色的科學家。
焦耳在研究熱的本質時,發現了熱和功之間的轉換關系,並由此得到了能量守恒定律,最終發展出熱力學第壹定律。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中,能量的單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和開爾文合作發展了溫度的絕對尺度。他還觀測過磁致伸縮效應,發現了導體電阻、通過導體電流及其產生熱能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常稱的焦耳定律。
2、布拉格
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小時侯家裏很窮,憑借著自己對夢想的不懈追求,通過頑強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經歷的那段貧窮的歲月,成為了日後激勵他前進的動力。
他早年在劍橋三壹學院學習數學,曾任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及英國利茲大學、倫敦大學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學會會長。由於在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他與兒子W.L.布拉格分享了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父子兩代同獲壹個諾貝爾獎,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同時,他還作為壹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英國公***事務中的風雲人物。
3、呂蒙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說:“妳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壹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慢慢地,他發現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
壹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竈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余,他便壹頭鉆進書堆裏,如饑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4、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TienYow),漢族,字眷誠,號達朝。祖籍徽州婺源,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故居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
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壹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5、張衡
張衡壹直對天文地理非常感興趣,在長大之後,就被皇帝任命為“太史令”,主要是管天文地理。那時候中國經常發地震,皇帝和壹般老百姓都把地震當做是不吉利的象征。
張衡他相信這是大自然的作用,於是下定決定做壹個能測定地震方位的裝置。從那以後,張衡用心研究,到處調查,經過壹些年,他終於發明了世界上第壹臺,測定地震方位的科學儀器——候風地動儀。
這個地動儀是用青銅鑄成的,形狀像個大酒壇子,四周的八條龍,向八個方位伸展著。每條龍口中都含了壹顆小銅球,每龍頭的下面,都有壹個銅做的蹲坐的蛤蟆。這就是它的內部結構模擬圖。
據張衡說,只要哪個方向有地震發生,哪個方向的龍頭就會張開嘴,吐出銅球,銅球就正好掉落在它下面的蛤蟆嘴裏,發出響聲作為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