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閑情偶寄李漁原文及翻譯

閑情偶寄李漁原文及翻譯

《閑情偶寄》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柳貴乎垂,不垂則可無柳。柳條貴長,不長則無裊娜之致,徒垂無益也。此樹為納蟬之所,諸鳥亦集。長夏不寂寞,得時聞鼓吹者,是樹皆有功,而高柳為最。總之種樹非止娛目,兼為悅耳。目有時而不娛,以在臥榻之上也;耳則無時不悅。

鳥聲之最可愛者,不在人之坐時,而偏在睡時。鳥音宜曉聽,人皆知之;而其獨宜於曉之故,人則未之察也。鳥之防弋,無時不然。卯辰以後,是人皆起,人起而鳥不自安矣。慮患之念壹生,雖欲鳴而不得,鳴亦必無好音,此其不宜於晝也。曉則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數亦寥寥,鳥無防患之心,自能畢其能事。且捫舌壹夜,技癢於心,至此皆思調弄,所謂“不鳴則已,壹鳴驚人”者是也,此其獨宜於曉也。莊子非魚,能知魚之樂;笠翁非鳥,能識鳥之情。凡屬鳴禽,皆當以予為知己。

種樹之樂多端,而其不便於雅人者亦有壹節:枝葉繁冗,不漏月光。隔嬋娟而不使見者,此其無心之過,不足責也。然非樹木無心,人無心耳。使於種植之初,預防及此,留壹線之余天,以待月輪出沒,則晝夜均受其利矣。

譯文:

柳樹貴在柳枝下垂,柳枝不下垂就寧可沒有柳樹。柳枝貴在長,柳枝不長就沒有裊娜的景致,只是下垂沒有什麽益處。這種樹是招納蟬的處所,各種鳥也往往棲息在上面。漫長的夏天不讓人感到寂寞,能時時聽到蟲唱鳥鳴,這樹都有功勞,而高高的柳樹是功勞最大的。總之種樹不只是讓眼睛娛樂,還能使耳朵愉悅。眼睛有時卻不能娛樂,因為人躺在臥榻上;耳朵就沒有什麽時候不愉悅。

鳥鳴中最可愛的,不在於人坐著的時候,卻偏在於人睡著的時候。鳥音適宜在早晨聽賞,人們都知道這個情況;然而正是它單單適宜於早晨聽賞的緣故,人們就沒有察覺它。鳥兒防備射獵,沒有哪個時候不是這樣。

過了卯時到辰時之後,人們都起床了,人們起了床而鳥就不能自在安寧了。憂慮擔心的念頭壹萌生,雖然想要鳴叫卻不能,鳴叫起來也壹定沒有動聽的聲音,這是它(聽賞鳥鳴)不適宜在白天的原因。早上人們卻都沒起床,即使有起床的,人數也是寥寥無幾,鳥兒沒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盡情表現它(善於鳴唱)的本領。

況且舌頭憋了壹夜,心裏癢癢的只想壹展唱技,到這時都想擺弄歌喉了,所說的“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的情況就是這樣,這是它(聽賞鳥鳴)適宜在早晨的原因。莊子不是魚,能知道魚兒的快樂;笠翁不是鳥,能懂得鳥兒的`心情。凡屬是啼鳥鳴禽,都應當把我當作它們知己呀。

種樹的樂趣有多種,但是它對於高雅的人不便的情況也有壹個:枝葉繁茂,不透月光。阻隔著月亮而不使人看到的情況,這是它無意而造成的過錯,不值得責備它。然而不是樹木無心,而是人無心罷了。假使在種植樹木的當初,預防到這壹點,留下壹線閑余的天空,用以等待明月(在樹木之間)出沒,那麽白天晚上都得到它的好處了。

文章賞析

《閑情偶寄》中國戲曲理論專著,是我國最早的系統的戲曲論著。清代李漁撰。康熙十年(1671)刊刻,後收入《笠翁壹家言全集》。《閑情偶寄》包括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等8部,內容較為駁雜,戲曲理論、養生之道、園林建築盡收其內。而涉及戲曲理論的只有《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故後人裁篇別出,輯為《李笠翁曲話》。

壹般人只把《頤養部》視為養生學著作。實際上,這種認識是片面的。黃強認為:“《閑情偶寄》八部無壹不是李漁養生理論的組成部分”,只不過“《頤養部》總論養生,專論養生,而其他各部分論養生者必備的專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