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課堂紀律形成的原因,把課堂紀律劃分為四種類型:(1)教師促成的紀律。是在教師操縱、組織、安排、規定和維護的標準下,所形成的紀律;(2)集體促成的紀律。指同班集體形成的行為規範與準則要求;(3)任務促成的紀律。指某些學習任務吸引了學生的註意力,因而對別的事情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紀律。也稱“自覺紀律”,即自律。
維持課堂學習秩序的基本策略有:(1)維持學生學習的註意和興趣;(2)非言語線索的運用。運用非言語線索,比如壹個眼色或壹個手勢,既可控制不當行為的產生,又不影響課堂教學秩序;(3)有選擇地強化正當行為;(4)贊揚其他學生。有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表現出不當行為,壹般地說,教師不必去理會他,可以采取贊揚其他學生的策略,選擇他鄰座的同學或他最要好同學的行為表現加以贊揚,這樣做可使行為不當的學生受到暗示和控制;(5)正確處理學生的違紀行為。壹般來說,處理學生違紀行為應該以說服教育,促進學生自省為主。但在學生出現違紀行為時,可以視情節嚴重的程度,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恰當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