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條形碼或稱條碼是將寬度不等的多個黑條和空白,按照壹定的編碼規則排列,用以表達壹組信息的圖形標識符。常見的條形碼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條(簡稱條)和白條(簡稱空)排成的平行線圖案。
條形碼36開頭的應當是法國的。法國的條形碼開頭為:300~379。條形碼技術是在計算機應用中產生發展起來的壹種廣泛應用於商業、郵政、圖書管理、倉儲、工業生產過程控制、交通運輸、包裝、配送等領域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最早出現在20世紀40年代,是“由壹組規則排列的條、空及其對應字符組成的,用以表示壹定信息的標識”。
條形碼自動識別系統由條形碼標簽、條形碼生成設備、條形碼識讀器和計算機組成。通用商品條形碼壹般由前綴部分、制造廠商代碼、商品代碼和校驗碼組成。
條碼按維數分類
1、普通的壹維條碼
普通的壹維條碼自本問世以來,很快得到了普及並廣泛應用。但是由於壹維條碼的信息容量很小,如商品上的條碼僅能容13位的阿拉伯數字,更多的描述商品的信息只能依賴數據庫的支持,離開了預先建立的數據庫,這種條碼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而條碼的應用範圍受到了壹定的限制。
2、二維條碼
除具有普通條碼的優點外,二維條碼還具有信息容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偽性強、易於制作、成本低等優點。
美國Symbol公司於1991年正式推出名為PDF417的二維條碼,簡稱為PDF417條碼,即“便攜式數據文件”。FDF417條碼是壹種高密度、高信息含量的便攜式數據文件,是實現證件及卡片等大容量、高可靠性信息自動存儲、攜帶並可用機器自動識讀的理想手段。
3、多維條碼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圍繞如何提高條形碼符號的信息密度,進行了研究工作。多維條形碼和集裝箱條形碼成為研究、以展與應用的方向。信息密度是描述條形碼符號的壹個重要參數據,即單位長度中可能編寫的字母個數,通常記作:字母個數/cm。影響信息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條、空結構和窄元系的寬度。128碼和93碼就是人們為提高密度而進行的成功的嘗試。128碼城1981年被推薦應用;而93碼於1982年投入使用。這兩種碼的符號密度均比39碼高將近30%。
隨著條形碼技術的發展和條形碼三制的種類不斷增加,條形碼的標準化顯得愈來愈重要。為此,曾先後制定了軍用標準1189;交叉25碼、39碼和CodaBar碼ANSI標準MH10.8M等。同時,壹些行業也開始建立行業標準,以適應發展的需要。此後,戴維·阿利爾又研制出49碼。這是壹種非傳統的條形碼符號,它比以往的條形碼符號具有更高的密度。特德·威廉姆斯(TedWilliams)GFI988推出16K碼,該碼的結構類似於49碼,是壹種比較新型的碼制,適用於激光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