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龍首巖,側看成峰橫似嶺,高低遠近不壹般,要知廬山真面目,攜雲伴霧不下山!——《登廬山》
2.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3. 廬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萬裏長江飄玉帶,壹輪明月滾金球。路遙西北三千界,勢壓東南百萬州。美景壹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遊。——朱元璋《廬山詩》
4. 廬山逢若士,思欲化黃金。——儲光羲《升天行貽盧六健》
5.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
6.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7. 遠公遁跡廬山岑,開士幽居祇樹林。——李頎《題璿公山池》
8. 已知歸白閣,山遠晚晴看。——賈島《寄白閣默公》
9. 若看山下雲深處,直是人間路不通。——杜荀鶴《題廬嶽劉處士草堂》
10. 腰懸竹使符,心與廬山緇。——韋應物《郡內閑居》
11.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李白《別東林寺僧》
12. 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13. 嶽立鎮南楚,雄名天下聞。五峰高閡日,九疊翠連雲。夏谷雪猶在,陰巖晝不分。唯應嵩與華,清峻得為群。——王貞白《廬山》
14.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雲。鐘聲知何處?蒼蒼樹裏聞。——元稹《廬山獨夜》
15. 飛雲渡險脊,走霧隱幽潭;鳥掠叢林隙,人遊松壑巔;勁風摧細雨,峭壁斷濃嵐;逶迤至山口,鄱湖壹嶺含。——《遊含鄱口》
16. 身出草堂心不出,廬山未要勒移文。——白居易《別草堂三絕句》
17. 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應不許人全見,長把雲藏壹半來。——唐·孫魴《湖上望廬山》
18. 歸裝漸理君知否?笑指廬山古澗藤。——陸遊《自詠示客》
19. 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孟浩然《聽鄭五愔彈琴》
20. 廬山正南面,瀑布古來聞。——江為《瀑布》
21. 範蠡常好之,廬山我心也。——王維《送張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韻》
22.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3. 李白(唐代) - 《望廬山瀑布》
24.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25. 張九齡(唐代) -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26. 靈山多秀色,空水***氤氳。
27. 孟浩然(唐代) - 《晚泊潯陽望廬山》
28. 掛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
29. 李白(唐代) -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30.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31. 今古長如白練飛,壹條界破青山色。
32. 宋之問(唐代) - 《寒食江州滿塘驛》
33.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34. 李白(唐代) - 《別東林寺僧》
35.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36. 謝靈運(魏晉) -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37. 晝夜蔽日月,冬夏***霜雪。
38. 陸遊(宋代) - 《自詠示客》
39. 歸裝漸理君知否?笑指廬山古澗藤。
40.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41. 孟浩然(唐代) - 《彭蠡湖中望廬山》
42.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43. 青雲直上九霄天,峭壁淩虛萬丈淵;破霧穿雲盤道險,蜿蜒曲折石橋連;崔嵬孤突龍崖秀,詭異崢嶸牯嶺懸;嵐影波光仙境界,登峰造極峙江邊。——《贊廬山》
44.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45. 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白居易《廬山桂》
46. 高人往來廬山遠,隱士往來張長公。——李頎《送劉四赴夏縣》
47. 廬山去鹹陽,道裏三四千。——白居易《廬山桂》
48. 廬山兩道士,各在壹峰居。——韋應物《寄黃劉二尊師》
49. 索落廬山夜,風雪宿東林。——白居易《宿東林寺》
50. 蒼龍昂首朝天嘯,倚壁虬螭鬥厲饕;尾掃石獅雲水怒,爪擒方印雨風啕。——《遠眺龍首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