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惱》的副標題是“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去訴說?”.《苦惱》寫於1886年,描寫壹個死了兒子的老馬夫想向別人傾訴心中的痛苦,無奈偌大壹個彼得堡卻找不到壹個能夠聽他說話的人,最後只能對著他的小母馬訴說.小說以冷峻的筆觸寫出了老馬車夫的辛酸和苦惱,我拿我的苦惱向誰去訴說,這句話出自《舊約全書》.
時代背景
《苦惱》寫於1886年,這個時候正是沙皇俄國黑暗時期,沙俄的殘酷統治使許多人思想麻木冷漠,不願意正視社會現實.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作者以冷峻的筆,客觀的描繪了這種社會現狀,為不幸的人們抗爭.
主題
小說描寫壹個老馬夫姚納兒子剛剛死去,他想向人們傾訴自己心中的痛若,無奈偌大的壹個彼得堡竟找不到壹個能夠聽他說話的人,最後他只能對著他的小母馬訴說.作品通過無處訴說苦惱的姚納的悲劇,揭示了19世紀俄國社會的黑暗和人間的自私、冷酷無情,這正是當時俄國社會生活的剪影.
下面是更有用的資料~
1、作者簡介:
契訶夫:俄國傑出的小說家,優秀的戲劇家.生於小商人家庭.他反對沙皇專制制度,提倡民主主義思想,創作中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善於塑造“小人物”.作品有《變色龍》、《壹個小官員的死》、《套中人》、《萬卡》、《草原》、《第六病室》等.在戲劇方面有《三姊妹》、《櫻桃園》、《萬尼亞舅舅》等.
契訶夫小說的言簡意賅,冷峻客觀,獨樹壹幟.他與莫泊桑齊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家之壹.
2、說明車夫姚納苦惱的具體內容.
姚納的苦惱是妻子、兒子都相繼去世,生活貧困、孤苦無助,他想向別人傾訴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壹個彼得堡竟找不到壹個能聽他說話的人,最後他只好對著自己的小母馬訴說.
3、理解小說用以小見大手法反映社會現實的特色.
這是壹件發生在社會底層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會下層小人物悲慘無援的處境和苦惱孤寂的心態,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與人關系的自私、冷漠,體現了以小見大的特色.
4、說明小說是如何用對話來表現人物性格和心態的.
小說通過對話表現人物性格和心態.姚納與軍人、三個年輕人的對話,不僅簡潔生動,而且符合特定環境和場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當地映射出人物此時此地的內在心理活動,具有鮮明的修改特點和很強的表現力.
5、把握小說將人與馬相類比的表現方法,聯系課文內容作簡要分析.
作者運用了將人與馬相對應、相類比的暗示手法,馬的處境、神態和遭遇,使人聯想到車夫姚納,暗示出社會下層人民的牛馬壹般的生活境況,充分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